这个年代,谁不爱“面子”,谁不喜欢好看的东西?所以说,汽车设计是制造一款车的灵魂所在。
“生存能力”
汽车设计很重要,在中国尤为突出。在中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词汇里汽车通常被叫做“轿车”,传统文化中“轿”就是四人或者八人前后抬着“官老爷”的轿子,是身份和气派的象征。上世纪汽车开始进入中国,最先拥有的也是金字塔顶端的大富人家,所以无论是历史还是文化,汽车与“地位”和“身份”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即使在汽车大降价的今天,人们仍然很难摆脱“车是财富身份的象征”这种观念。
古代的“轿子”要前后有人抬,到了今天就成了:三厢汽车才是真正的“轿车”,并且必须前后都有配置,要外观看起来“大气”、“稳重”,又要里面“舒适”、“豪华”。怎么满足中国百姓的消费心理,这就需要汽车设计来改进,很多大厂都放下了身段,把自己的车型进行了本土化改革,以适应这种趋势:宝马专为中国设计加长版,奔驰推出仅在中国销售的E230,荣威比原型车长了10厘米……不仅如此,飞度、307、福克斯、颐达、凯越、思域等知名车型到了中国都要遵循“先三厢,后两厢”的产品策略。
事实上,不单单中国,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国情和文化,汽车消费方式也截然不同,一款车型要获得成功,就需要通过汽车设计给它不同的面孔甚至是不同的车型,比如:中东人喜欢SUV,因为那里沙漠多;美国人喜欢大排量,因为他们公路宽敞;日本人喜欢小型厢式MPV,因为他们地方小;英国人喜欢复古车型,因为他们很绅士;意大利人喜欢激情,所以那里跑车很流行。
打个形象点的比方,汽车设计就像大学学历,一个人没有上过大学,一样可以生活得很好,但是有了大学学历就意味着有更高的起点,可以适合更多的工作。同样,一辆汽车没有好的设计,并不影响它做个好的代步工具,但有了好的设计,汽车就会大大提升“生存能力”,不仅可以在美洲卖,也可以在亚洲卖,甚至爱斯基摩人也不会拒绝,只要你把它设计得能适应严寒气候和糟糕的路况。 (周伟力)
第一眼打动你
中国菜,作为世界最著名的两大菜系之一(另外一个是法国菜),讲究色、香、味。“色”这个东西,被摆在了首位,足以证明“外观”能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不约而同的,对于汽车这个东西,中国人爱挑外观看好、对自己眼的车型,法国人所设计出品的车型浪漫时尚也是举世闻名。
买车,就好比挑媳妇,这模样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眼,“色”对了眼,继而才会考虑其香其味如何。只要第一眼对上了,接下来就好办了,否则挑个不好看的,以后日对夜对,难免产生厌倦心理。
经常在采访车主的时候,听见这样的案例:原本是看中A车的,在展厅准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突然一辆B车出现在视线当中,其优雅时尚的外形将A车顿时比了下去,于是买者随即放弃了“A计划”,转投B车车主行列。笔者就曾经接触这样一个车主,原本打算买8万多的车子,却被突然开进展厅的一辆15万多的新车“勾了魂”,没优惠怎么办?没所谓。钱不够怎么办?贷款!第二天,该车主就把那辆原本拿来放在展厅展示的新车买走了。问原因,答:“外形实在吸引我!”再问,没考虑配置、价格、使用途径等因素?答:“好在这些都在我接受范围之内。哈哈。”被外形“勾走魂”的,这位车主绝对不是第一人。
女孩子挑车,喜欢个性讨巧;白领买车,要求时尚有品味;富豪买车,要求高档气派……每个层次的人买车都有不同的需求。“中国人讲究‘门面’,喜欢大而气派的车”,“90%的中国人买车注重外观而轻实用”……经常可以见到如此这般的文字充斥眼球。
笔者看来,诸如此类,只是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现阶段我国的消费者购买汽车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国人买车重视外表,这个并没有错,并不值得指责或大书特书。每年巴黎都有各种时装秀展示当季的流行元素,而每年各国的车展为何重要?因为它同样是一个舞台,展示着汽车设计的流行走向。
这个年代,谁不爱“面子”,谁不喜欢好看的东西?所以说,汽车设计是制造一款车的灵魂所在。
君不见,各个车型的原设计师总被各国名厂高薪厚禄奉养着。这些设计师亲手设计出来的产品,已使该品牌系列车型形成了统一的独特“气质”。汽车设计师虽然是幕后英雄,却是一辆车诞生落地真正的“父母”。 (邓莉)
靓车更有“女人缘”
女人是视觉的,购车中感性的成分占大多,比较关注“第一感觉”。所以,对于车厂而言,抓住了女人的第一目光,这车十有八九就能出手了。
虽说“以貌取人”是个贬义词,但只要人类总是缺乏对美好事物的免疫力——尤其是女人。
记得我年初参加克莱斯勒PT漫步者的发布会时,主办方也请了不少潜在客户,其中有个靓女在发布会结束之后就订了一辆大红色的PT。她“大言不惭”地跟我说:“我身边不少女朋友都买了Mini
Cooper或是Beatles,女孩子哪懂什么发动机,最重要的就是好看。”
她说的是大实话,其实也是大多数女性选车的“标准”。一款好看的车,远比一款好开的车更有“女人缘”。
想当年,Polo刚面世不久,还被不少人嘲笑是“二奶车”,但现在,各大厂商都竞相争夺女性市场,针对女性开发的车型也不在少数:便宜的如白色QQ,接着是蓝色派力奥,再来是红色A4,当然最经典的还是曾入选“全球十大最丑车型”的甲壳虫(这倒霉的评选肯定是男人评的),几乎是8~88岁所有女人的“Dream
Car”。
色彩鲜艳、造型可爱,是女性最不能抗拒的两大因素,看看风靡全球的没嘴小猫Hello
Kitty就可见一斑了。现在的车厂针对女性开发的车型也完全遵循这两大原则,不少时尚、动感、富有年轻气息的车型大量进入“女性车”市场,争夺着靓女们的目光——毕竟,目前在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购买第二辆车,而这第二辆车通常都是为“老婆”或是“年轻妈妈”买的,所以很多时候,购车决定都是女人说了算。女人是视觉的,购车中感性的成分占大多,比较关注“第一感觉”。所以,对于车厂而言,抓住了女人的第一目光,这车十有八九就能出手了。
说到这,我想起前几天看的一个国外的电视节目,观众可以将自己的“古董车”交给节目编导,由他们的专业改装团队将车“洗心革面”,改装成一辆全新的、时尚的“新车”。一位波兰的小伙子有一辆破到要拿胶条粘着保险杠才行的破车,但是在《爱车改造厂》的妙手改装下,变成一辆超级拉风的时尚酷车,从“每个女孩都因为我的车而远离我”到“开在大街上每个女孩都看我”——看来,男人对“靓车”也没有免疫力——如果能得到女人的青睐的话。
(陈鑫欣)
为汽车设计重要性呐喊
我想汽车也一样,只有在外形设计上让消费者一见倾心,才有可能让他去体验车辆性能是否优越,省不省油。
“那车好漂亮啊!”几乎在国内的任何一个车展上你都可以听到类似的赞美之音,这其实就是说有一款车至少从外形上设计很美。
如果你随便问一个消费者,在不考虑任何条件的情况下,买车的第一要素,十之八九都会说是外形,也就是说车辆吸引眼球的第一要素是外形设计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眼光。
有人将车辆比喻成自己的女友或者老婆,本人是比较赞同这一点。但对其说法却有点不以为然,“选女友或者老婆,漂不漂亮并不是最重要,关键在于其心灵美”。但立马就有人反对,“如果她不漂亮,你不去接触她,怎么知道她的心灵美不美?”我想汽车也一样,只有在外形设计上让消费者一见倾心,才有可能让他去体验车辆性能是否优越,省不省油。
当然,汽车设计是个综合的话题,并非局限于外形。在国内的很多汽车设计大赛上,有一些外形设计优秀,却不符合空气动力学和人体工程学,缺乏舒适性和安全性的汽车,被评委们忍痛割爱。设计再脱俗的汽车,如果不能开,连艺术品都不算,因为它是危险的。
汽车设计是个整体的概念,也并非越酷越炫就越好。很多人会把汽车比作移动的家,如同汽车设计专家可以延伸到手机和时装等行业。汽车设计的确包含了越来越多的科技与梦想,一方面要考虑到用户需求,体现“人性化”的一面;另一方面还要和高科技接轨,采用简洁的设计风格,达到既简洁又卓越的标准。以VOLVO为代表的北欧简约设计在市场上就获得了成功。
从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内本土品牌所推的车型越来越多,甚至在国家发改委的新车目录上要比不少合资品牌还要多,但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国内汽车工业发展时间过于短暂,因此在汽车设计上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多车型都外包给国外设计公司。
汽车设计如此重要,但似乎并没有引起广大厂家的重视,各大厂家在新闻稿中大肆宣扬的是该车的配置如何丰富,发动机马力如何强大,但对汽车设计却只字不提,没有想象中的重要。因此本报专门设立了一个“汽车设计大奖”,以褒扬在汽车设计方面做出贡献的厂家,不为别的,只想为汽车设计呐喊一声。 (王灿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