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买车时会很专业地问经销商一个问题:你们的钢板有多厚?当安全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关注点时,钢板的厚薄仿佛成为唯一一个重要的安全衡量标准。
但事实并非如此。
虽然轿车和卡车结构上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再是用那些粗粗的钢梁来连接、支撑了,可是在一辆汽车里,最重要的支撑部分还是钢梁组成的车架,打个比方,车架就相当于骨骼系统。
而钢板呢?那是皮肤。皮肤固然重要,可是用来支撑人体的,并不是皮肤。
上汽汽车总经理王晓秋有一次在接受采访时说,任何汽车厂商在设计车型时,钢板的厚度都完全能够达到安全的要求。钢板薄了,汽车轻了并不代表汽车安全性能的降低。汽车的碰撞强度主要是看钢板强度,而不是钢板的厚薄。
汽车轻量化主要是用新材料,例如高张力钢板或高强度铝合金,所以汽车碰撞安全主要是依据于设计。只是德国厂商在设计时更倾向使用“过度设计”,连钢板的厚度都要超过理论值,所以德系车的钢板会更厚而已。有些钢板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质量问题,或者是钢度不够,以至后来造成了交通安全事故。
消费者应该知道的是,车辆的安全设计主要集中在发生碰撞的瞬间,通过车身的前部溃缩来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同时通过安全带、空气囊等缓冲装置将乘员所受到的伤害降低到最小值,这样的车身构造被称为车体吸撞结构。因此,安全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是对车厢结构进行强化,确保车内生存空间。
关于人的安全性,最重要的是看“壳子”能吸收多少碰撞能量,保证人的安全!而骨架显然是不能吸收能量的,只能是通过钢板的变形来吸收碰撞动能!
业内人士介绍,钢板薄了20%,并不是说你的汽车安全性下降了20%,而是你的汽车吸能区将先于对手的车而工作,直到被你的驾驶室顶住。但是,当你的钢板强度比对手弱一点,结果则可能是致命的。当然,如果钢板厚了,对于行驶稳定性、车身刚度、车身碰撞后的可修复性等则是很有好处的。
因此,钢板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而任何一个不重视汽车钢板刚度的厂家,就是对消费者生命安全最不负责的凶手。
福特汽车创史人亨利-福特曾说过,没有一辆车能够做到绝对的安全。车辆安全=50%主动安全+30%被动安全+20%安全意识。归根结底,主动安全还要靠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