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于今年7月1日实施的国Ⅲ排放标准不得不面对油品供应不到位的尴尬,使得原本全面执行国Ⅲ排放标准变调为“油到车到”的分阶段进行。
“根据石化企业提供的信息,国Ⅲ标准有必要分阶段推行,按中心城市逐步扩展,油到车到,逐渐达到全国实施。”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官员李万里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说。
计划流产
从汽车企业来看,早在2005年底北京率先实施国Ⅲ标准之时,汽车生产企业对于即将在全国实施的国Ⅲ标准早有准备。在国家环保局网站上,公布的通过审核的国Ⅲ车型已达635个,几乎涵盖了目前市场销售的各大汽车品牌。
虽然型已经达标,但在油品供应方面还有问题。
占到全国成品油供应量80%的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都表示,会全力以赴向全国供应国Ⅲ标准油品,但供应日期并不是现在,而需等到2009年12月31日。言外之意就是,在7月1日不会向全国供应国Ⅲ油。
“我们一直在为提高炼油技术做努力,但需要一个过程。”中石化一相关人士说,“油品要达到国Ⅲ标准,炼油技术就需要升级,很多设备、工艺都要改,大多数设备都要国外订货,交货周期一般要三四年,能够提供这些设备的国外公司就那么几家,想快也快不了,所以升级技术需要不短的订货周期和建设周期。”
石油巨头以技术升级难以完成为由,让国人期盼已久的国Ⅲ排放标准在全国实施的计划落空。但这恐怕并不是真正原因,“除了不能迅速达到升级外,生产国Ⅲ油成本投入很大,但由于定价权不掌握在企业手中,优质油卖不出优价。”中石化集团公司信息处处长章治国对《财经时报》说。这恐怕才是石油巨头对提供国Ⅲ油不热心的真正原因,加大投入却得不到回报,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愿意做这亏本买卖。
但要说石油巨头按兵不动也不是事实,来自中石化内部的数字显示,中石化在成品油升级方面投入已达250亿元,当时是按照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实施国Ⅳ、其他城市国Ⅲ标准来做的。“虽然已经投入了这么多资金,但要达到全国统一实施国Ⅲ标准,石化企业至少还需要100亿元。”中石化内部人员估计。
当然,成本问题并非是国Ⅲ标准要实施的节骨眼才提出的,“2005年,中石油和中石化说油出不了,发改委也认为存在一定问题,但国家环保总局还是拍了板。”李万里将皮球踢给了国家环保总局。“发改委一直在和环保总局沟通,希望能够分期分批的实施,在某些地区设置不同时间的过渡期。但目前没有结果。”李万里这番话表明,至少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国家环保总局对分阶段实施的计划并不认可。
难解的结
因为,来自国际、国内巨大的环保压力让国家环保局丝毫不敢怠慢。不久前在八国峰会上,美国向中国发难,要求中国在减排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国务院立即作出反应,要求严格执行即将全面实施的国Ⅲ排放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环保总局怎能轻易妥协。“2005年就已经出台的国Ⅲ排放标准,不可能因为某些相关的利益而暂缓实施,肯定要全国统一实施。”环保局污控司一名官员这样表示。在该官员看来,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推迟国Ⅲ排放标准实施的借口。
“我们赞同严格执行环保政策,但前提是车油都要符合条件,不是到时候执行就叫严格执行。”李万里对这种说法仍有质疑。
“如果发改委那边要推迟,责任应该由他们负。”国家环保总局相关官员说,“这个矛盾不是某个部门一咬牙就能解决的,环保局不能只注意自己的环保指标,而忽视各方差异。”李万里对环保总局的“一刀切”政策颇有微词。
发改委与环保总局之间的唇枪舌剑,将围绕在国Ⅲ排放标准实施问题上的矛盾暴露出来。作为环保主管部门,国家环保总局希望尽快实施,以减少环保压力;其在油品供应和价格问题上,没有发言权,只能借助发改委和两大石油巨头来实施。而中石油和中石化希望能够实行“优质优价”,以收回为此增加的成本,但这个要求却是价格主管部门发改委所不能答应的。在利益面前,大家明争暗斗。
几方争执,消费者可能受到伤害,“2008年7月1日这个禁止销售国Ⅱ车的日期,不会因为油品供应不达标而改变。”国家环保总局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主任汤大刚向《财经时报》强调。
也就是说,如果两大石油巨头和环保总局的计划都不做出调整,油车不匹配的时间将高达一年半。“国Ⅲ车在短期内使用国Ⅱ油,基本上不会对车辆性能造成影响,但长期使用则能损坏车辆性能,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最终将面临较麻烦的维护问题。”一位专家这样解释油车不匹配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
“我们现在认为越早实施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所获得的减排的效果比干等着要好得多。”汤大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