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此前,本报连续7天开通了10部汽车消费维权热线。热线开通以来,每天电话此起彼伏,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既有对不合格汽车产品的痛恨,也有对奸商的欺诈行为和恶劣的服务态度的批评,有些车主还对商家的不规范经营行为提出了诚恳的忠告……
在此期间,作为西部第一汽车媒体,我们不仅对每一个热线进行了认真记录,还组织专人对消费者投诉的问题向商家做了反馈和沟通,积极为消费者寻找最快、最好的解决途径和办法,充分发挥了媒体公信力和舆论监督作用。经过反复沟通和多方努力后,我们已成功地使169位消费者和商家之间进行了对接,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消费者对结果也感到非常满意,而商家对本报在消费者和商家之间搭建和谐之桥,给予了充分肯定。剩余的问题商家已明确表示将会主动和消费者联系,并迅速着手调查,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本报也会继续追踪问题解决的进展情况,并及时向消费者公布结果。
通过对7天热线电话的归纳汇总,记者感觉目前汽车消费市场主流是健康的,尤其是在服务态度和服务承诺方面,大多数商家都做到了诚信经营。但少数厂、商家的坑蒙拐骗行为,也给这个市场增添了不和谐因素,让消费者感到不满意和担心。
投诉
堪忧132起质量投诉
截至昨天,本报共接到消费者投诉电话217个,内容集中在售后服务、汽车质量、商家欺诈、商家信誉等方面。其中以投诉汽车质量的最多,共有132起,占投诉总数的60.8%。而汽车质量投诉中又以发动机、汽车零配件、刹车等投诉为重点;其次是对商家售后服务质量不满意的投诉占多,有68起,占总数的31.3%,主要反映维修收费过高、维修质量差等问题。
说起车子质量问题,很多车主一肚子委屈。成都的刘先生说,今年1月份买的新车,新鲜感还没有过,车子的问题就出来了,车子的水温表报警,换接温气后,问题还是未得到解决。南充的陈小姐气愤地告诉记者,车买了不到半年,方向杆就掉了,随后油箱、油表、水温器也出现问题。一个新车,就被换来换去,搞得面目全非,车子开在路上还发出异响,心里怕得很,不知道还会出什么问题,最后都不敢上路了。
消费者买车本来是买方便,买享受,可因为车子质量问题,弄得心情没了,还得天天和商家磨嘴皮子,添了一身的麻烦事,完全是花钱找罪受。对于质量问题,泸州的张先生说,他开的国产车比起朋友的合资车问题多多了,他希望记者给厂家递个信,把车子质量做好点,汽车零配件的质量好点。
堪忧68起服务投诉
一周内本报维权热线接到了68起对商家售后服务质量不满意的投诉。售后问题主要集中在服务态度、欺诈和维修质量方面。
家住西昌的陈先生于去年5月购买了一辆某品牌的车子,今年2月踩刹车时油门发出异样响声,到西昌的商家一问,商家让车主到成都去维修。由于成都路途远,对于车主来说耗费较大,而车子本身出现的是小问题。因此,陈先生打来电话要求我们同经销商协商,希望经销商能够帮助他在西昌方便地解决爱车的日常问题。
类似陈先生反映的情况还不在少数,本报也和多家经销商进行了联系。一些商家称,由于布店的局限性,商家无法在全省每一个地区都设置4S店,因此有些服务地方经销商无法胜任。为此,有的商家表示,这些问题虽然只是少数,但他们将联合当地实力维修厂家开展定点维修,方便消费者解决一些小问题。
有些消费者在热线中谈到了他们受骗的经历。安县的王先生说,今年1月在绵阳买了一辆二手捷达私家车。事后发现该车是由一辆出租车改装的。语气中充满了对经销商的痛恨。还有一位江女士在2002年9月买了一辆牡丹牌客车,当时买车是贷款购车,并向经销商缴纳了8000元的贷款保证金,买车的贷款在2006年就已经向银行还清了,而缴纳的8000元贷款保证金却迟迟没有拿回来。
建议
避开陷阱教您3招“防身术”
3月12日,本报3.15汽车特刊给广大消费者刊载了“买车注意13大陷阱”,揭开了车市消费常见的一些骗局,以免更多的消费者上当受骗。在这里,本报针对汽车消费中的陷阱,教大家一些基本的“防身”招数。
招数一、消费者要多看、多走、多想、多比较,做到对汽车常识、性能以及经销商要尽可能多地了解,避免一时冲动而下手买车。
招数二、要订立购车合同,这是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的最好方式。签订购车合同要细致,从车子质量到售后服务,每一个环节都要与商家进行沟通商谈,尽可能细致明确,这样可以避免双方日后扯皮,合同一旦签订以后就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将必须按照它来执行。
招数三、明确对象问题。消费者买车首先接触的是商家的业务经理,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一定要明白自己是在与商家打交道而不是与商家的销售代表打交道,因此对于销售代表的某些承诺或保证,我们只能听,而不能当真。商家对消费者承担的责任,一定要落实在消费者与商家的购车合同上。如果你的某些既重要也很正当的要求商家不愿白纸黑字地予以确认(签字盖章),建议你还是考虑选择其他的商家,这样可为你今后的有车生活省去不少的麻烦。
记者郑明实习生吴旭辉冯葵花
案例
N O .1 汽车质量
投诉:成都刘先生136****7897:新车买回后1个月不到,结果离合器,油表,车灯均出现质量问题,并且发动机出现异常声响,后经汽修厂的朋友检测后,说该车存在质量问题,并说该系列的车已经多次出现类似情况,应该属于同一批次,找到经销商要求换车,但是经销商不同意,他们认为,没有证据表明其车质量存在问题。
维权:记者了解情况后,迅速同该成都经销商取得了联系,在双方的努力下,经销商同意将车送至第三方做检测,如果确认是其质量原因造成的,就换车。
建议:选车时要千万小心,可以留心各大汽车网站和车主社区,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后再做购车选择,否则遇上一辆问题车,费力不说,心情还大受影响,又费马达又费电。
NO.2 售后服务
投诉:乐山陈先生131****1585:车买回了刹车效果一直不好,最近发动机又出现故障,去购车的4S 店检测维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而且在此期间,工作人员的态度一直不好,给售后经理打过电话,虽然嘴上答应马上解决,但是一直没有解决。如今已经快半年了,对消费者采取一味的拖延,真令人气愤。
维权:记者随后同该4S 店的售后经理取得了联系,该经理立即同陈先生取得了联系,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约定某天做一次详细的检查,并承诺本周内解决。
建议:当上帝的权益没有得到保障的时候,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拿起你手中的武器,捍卫属于你自己的权利。此时,你可以求助于媒体,工商联以及消协,依靠法律的力量或者媒体的公信力来保障你的合法利益。
NO.3商家欺诈
投诉:成都刘先生135****0711:购车时,经销商给予10000元现金再加价值5000元的礼品优惠,但是没过一个月皮椅裂口,地胶也不牢,一看就是质量问题,礼品明显是以次充好。另外,专业维修人员也看过我的车,说该车是试驾车改装,很多部位磨损严重。对此,我非常气愤,要求换车。
维权:记者致电该4S 店市场部经理,经过协调后,经销商愿意为车主换车,并向消费者道歉。
建议:一些汽车经销商赠送配置号称进口或优质产品,其实是一些质量极为低劣的廉价产品,容易埋下安全隐患。他们将普通的贴膜、地胶、皮椅等价格翻番,以“购车赠送××元豪华装饰”诱惑消费者。而一些汽车在被试乘试驾时,路码表、传感器被拔掉,使路码表不走来确保零公里,其实这类车已行驶了较远的路程。希望消费者在购车时能够在专业人士的陪同下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