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车界新闻>正文
无车日为何车水马龙?
http://www.cnnauto.com  2007-9-27 08:40   作者:人民网-市场报

   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已成为世界性的活动。在中国,虽然无车日活动从今年才大规模展开,但测算的数据还是令人鼓舞的:开展无车日一天,全国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000吨,并有数百人免受交通事故伤害。

  不过,其他国家的无车日和中国的无车日所表现出的情景迥然:欧美发达国家的无车日活动期间,街道上的车真少了许多,只允许公交车通行的街道不会出现小汽车。而据《新京报》报道,无车日晚上,北京80路段拥堵,时速仅约20公里/小时。车流滚滚,城市的天空并没有明丽起来。

  刨根究底,大概有三个因素:一是驾车者包括一些使用公车者,还没有对公共环境问题产生深刻的忧虑,依然徘徊在勤于动嘴而懒于刹车的状态,拥有小汽车更多地被看作“身份的象征”而非“污染源”;二是公共交通设施包括线路和车次,远未达到让居民感到乘公交比驾私车更便利、更划算、更舒适的程度,一些人即便心里想着要乘公交,但真正出门后还是走向小汽车;三是不少城市在发展城市道路的过程中,挤占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人们想步行、骑自行车变得更加困难。

  另一个显著的差别是,欧洲一些国家在开展无车日的同时,制定了限制小汽车、提高能源税、改善公交、增加环保型汽车科研投资和绿色能源开发、保护绿地等政策来保护环境,限制二氧化碳排量。而在中国很多城市,第一个无车日尝试后,并没有对小汽车的使用采取合理的限制措施,以致道路越来越拥堵。本来,密集居住在城市的中国人是最不需要买车的,是最有必要发展公共交通的,但我们却和自己居住的家园开了个大玩笑——怀着致富的理想把环境搞糟。

  对于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中国来说,仅仅有一个无车日还远远不足以解决问题,需要从政策上加大改革力度,比如提高燃油税、按排量大小确定路税、大量减少公车配备量,来限制小汽车的不合理使用;需要从科技上狠下功夫,致力于发展环保型汽车,减少污染和能源消耗;需要完善公共交通网络,给人们提供用起来便利、舒适的出行工具,让自行车回到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树立现代思维,活得简单些、单纯些,在蓝天白云和炫耀身份之间做出明智选择,为子孙后代多想着点。(作者为广东学者)

 相关稿件|
  • 无车日展望--未来城内交通五大猜想
  • 无车日:上海放大公交车“路权”还路于民
  • 西安无车日部分路段实行交通管制
  • 武汉“无车日”10万公务车全部休息
  • 长春七项主题活动迎接“无车日”
  • 中国首届无车日活动启动,108个城市参加
  • 东方网 CN汽车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