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车界新闻>正文
研发人员易流失 合资汽车企业研发之困
http://www.cnnauto.com  2007-9-24 09:20   作者:新京报 何醒言

    从广州本田的自主品牌,到上海大众的自主概念车“NEEZA”哪吒概念车,再到泛亚技术中心纳入通用全球研发体系。合资汽车企业越来越深地参与到与中国市场相关的产品开发中。

    和已经在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优势的企业相比,非主流的合资汽车企业也纷纷加大了在中国技术研发的投入,直接表现就是研发中心的成立。目前国内所有的合资公司都有属于自己的研发中心和机构,但从担负的职责来看多属于围绕内饰和非关键零部件采购方面的“小事”,与整车设计开发相关的大事多半不属于在中国的合资公司的工作范畴。

    但市场已经开始逼迫这些外来的汽车企业必须在中国市场上具备更强的研发能力。从产品设计开始就需要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品位,与中国国情相符合的核心部件的开发也是一项重要内容。但为何合资公司内部相关的能力就迟迟不能培养起来呢?

    原因的根本出在人身上。一方面,合资公司需要培养大量的技术研发人员来实现跨国车企中国战略的目的。培养这些人主要依靠掌握技术优势的外方来完成;但另一方面,合资公司的中方老板,也就是国有汽车集团纷纷看到了自主发展才是出路和前途,同样需要高技术含量的人才来实现他们的梦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合资公司内部挖人就成为了有自主品牌发展需要的国内汽车集团的惯用手段。

    实际上这也是当初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和结果。技术掌握在人的手中,技术的争夺实际上就是人才的争夺。在这一点上,合资公司具备环境的优势,而国有大集团则具备体制的优势。目前国内前四位的汽车集团都开始了自主乘用车的开发和生产,而他们下属的合资公司内的中方人员特别是中方高层人员几乎都是原有集团的职工,在“亲爹亲妈”的要求下,这些中方技术人员相当部分选择了回归。

    曾有一位合资公司高层这样谈到合资公司内部技术研发中心的发展瓶颈,他说,外方最担心的就是人员的流失,特别是回归到自主品牌的阵营中去,所以几乎没有合资框架下的研发中心能够发展得很好。

    不管是出于市场目的还是其他目的,国内汽车大集团和自主品牌企业都纷纷开始了技术创新立企的转型之路,在大环境的要求下,合资公司内部的研发中心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的装饰品。无则不行,有则担心的现象还将持续下去,但可以欣慰的是,这种担心恰恰证明了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和研发能力开始发生质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下,合资企业也需要顺应这样的潮流,让自己和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一些,改变过去“通吃”的观念,向“分享一杯羹”的方向发展。其实,已经有合资企业有这样的战略眼光,这也将引发中国汽车版图的再一次深刻改变。

东方网 CN汽车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