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车界新闻>正文
小排量“消亡” 中国式消费让微车陷入困境
http://www.cnnauto.com  2007-8-31 08:35   作者:汽车时尚报 唐敏 韩尔津 钱惟锦

    “如果仍不给微型车优惠政策,最迟在2010年,中国微型车将基本上消失。”

  微车带领中国家庭进入汽车时代

  十多年前,来自日本大发的夏利轿车第一次将许多普通中国家庭的轿车梦变成了现实。虽然是排量不到1升的微型轿车,但是它却以低廉的价格和宽大的空间征服了无数第一次购车者的心。紧接着出场的是来自长安铃木的奥托,它以更加精致的做工和更加乖巧的造型赢得了更多都市年轻男女的青睐。就这样,很大一部分中国普通家庭的轿车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被寄托到了它们的身上。然而微车在中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靠的还是“便宜”二字。

  微车的生死该由谁说了算

  2006年初,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要求各地政府在3月底前解除小排量汽车的各种限制措施,并“不得以缓解交通拥堵等为由”,因为,之前温家宝总理已经明确指出要为小排量车解禁。随后,北京带头对1.0L以下小排量车解禁,于是,业界一遍高呼:小排量车的春天到了!

  可就在一年多之后,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以忧国忧民之心提出了:“如果仍不给微型车优惠政策,最迟在2010年,中国微型车将基本上消失。”顿时,业界又是一遍哗然,跟风之声四起,似乎小排量微车的末日已近在眼前。

  为何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小排量车就从“生机勃勃”走向“即将消亡”呢?难道某些行业政策的出台或某位专家的论断就足以为小排量车定“生”“死”吗?

  虽然汽车不属于生物,但从汽车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汽车的生存法则也如同大自然的生存法则。达芬奇早在几百年前就用一部《生物进化论》阐明了这一生存法则,那就是:适者生存!

  丢了“芝麻”去捡“西瓜”

  小排量微车是发展亦或消亡完全取决于市场对它的需求,以及它对市场的适应。几年前,当汽车刚刚进入普通家庭时,小排量微车经济、实用的特性很符合当时家庭购车的需求,于是,像夏利、奥拓这类小车迅速扩张,很长一段时间,夏利都是全国轿车销量冠军。随后,QQ、路宝、Spark这类小车在物美价廉的基础上又添加了时尚的外表,这又迎合了很多年青消费者的需求,于是,小车再次受宠。但近一两年来,国民收入在不断上涨,而汽车价格却在不断下降,当初买一辆奥拓的钱现在买一辆乐风都够了。而失去了廉价的诱惑力后,小排量微车在安全、技术、舒适性等各方面的不足也随之曝露,于是,人们很自然的丢了芝麻捡西瓜去了!

  微车的四大皆空

  有人表示说,目前中国微型车被抛弃未免有些过激,但是事实上,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微车至少存在4种“排斥”心态,微车被市场看空事出有因。

  1、技术皆空

  案例:小李是一名公务员,也是一名汽车发烧友,虽然对汽车的技术了解并不深厚,但是小李和圈子里爱车的朋友们都一致的注重汽车的技术含量,对于国产微型车的技术落后,小李颇有微词,“我觉得汽车是一件代表了当今时代科技水平的产品,不要求技术有多么尖端,但至少应该具备目前成熟的一些新技术,比如CVVT、安全气囊、ABS啊什么的,这些技术在国产的微型车里面很少装备,我宁可多花几万块买一部技术更高的紧凑型轿车”。

  事实上,技术相对落后绝对是国产微型车的一大硬伤。难怪不少稍对汽车技术有一定了解的人都会对国产微型车的技术水平不屑一顾。

  一直以来国产微型车就是走的“低门槛”的产品线路。仅从发动机来看,目前多数国产微车的技术都徘徊在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而一些技术先进的低排量发动机本身的制造成本就高,如果再进一步提高其他装备的技术水平,必然会带来造车成本的增加,到时候消费者是否买账还未可知。

  2、享乐皆空

  案例:杨小姐从事着自己的个体生意,这些年赚了钱。年初的时候杨小姐购买了自己的轿车凯悦旅行版。说到当时的选择,杨小姐的理由很简单,“我受不了那些空间局促的微型车,因为我很注重生活的品质,生活上我不能亏待自己。况且平时打理生意很辛苦,我都会尽量给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车子就更加要讲究舒适了,车子就是一个移动的‘家’啊……”

  中国有句俗话“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或许能代表大部分人的生活态度,因此在买车者这件事情上,国人追求舒适性也自然可以理解了。车子不仅仅是代步的工具,对于很多人来说,更是一个休闲的场所。显然,舒适性在人们`的生活观念里已经占据着重要地位。而目前的国产微型车,几乎就是廉价的微型轿车和面包车的代名词,空间、动力、稳定性……哪样都处于劣势,那么论舒适度,这些微型车又怎么能和中级轿车相比呢?

  3、安全皆空

  案例:张先生开车曾经遭遇过车祸,当时的情形让他一直都很后怕,“安全”两个字也成了张先生买车的重要衡量指标,“微型车的安全性我一直都不太放心,更别说国产的了”。在张先生的概念里,“个头”大的车安全性能肯定要比“小个子”微型车好。

  且不说张先生的观念对错与否,可以肯定的是安全性在购买汽车的时候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对消费者而言,可以抛开舒适度不顾,可以不必在乎技术的先进与否,但是一定不会“置生死于度外”。市面上的国产微型车又多少安全资本让人放心呢?据有关报道,在C-NCAP的几次安全碰撞测试中,微型车获得的星级都不高,没有一款超出3星,这难免让人们不质疑微型车的安全性。“根本拿不出有说服力的安全性依据嘛”这句话是张先生对记者表述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他不买微型车的主要理由。

  4、面子皆空

  案例:李先生在某单位有个不大不小的官职,由于应酬的需要,经常要接触各种朋友。在买车的时候李先生一直犹豫,以他的家庭和收入状况,买一部经济型微型车是很合适的,不过最终李先生咬咬牙买下了丰田花冠,当然出于对经济性的考虑,他购买的是1.6的排量。“我要是开一微型车去应酬,肯定得让朋友笑话死”。李先生的面子心态让他抛弃了微型轿车这个最佳选择。

  曾经在国内,有车,就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了,但是现在却不是了,有车也很可能没有面子。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流露出李先生这种情绪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在一些场合,你所拥有的汽车档次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你的地位和身份的高低,“车子有多大,面子就有多大!”面子就这样和车子挂上钩了。

  谁抛弃了中国微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近公布了一组统计数字:今年上半年,在全国车市销量同比增长近30%的情况下,小排量车的份额却出人意料地同比下滑了一成多,达11.67%。

  根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统计分析,国产轿车平均发动机排量从2006年上半年的1.53L提高到2007年上半年的1.68L,仅一年时间每辆新汽车的发动机排量就提高了0.15L,增长9.5%。

  “在北京,小排量车的份额下降得更为明显,至少在25%以上。”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告诉记者,在亚市的上半年汽车销量统计表上,无一款小排量车排名进入前20,而在去年年底之前,夏利、QQ都是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北京市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共销售机动车37.9万辆,增长15.4%,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汽车类零售额增幅却达到26.3%,销售额增幅高于销量增幅,意味着北京市单车销售价格比去年有明显增加,北京人购车的档次在提高。与此同时,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公司最近也公布了一份调查结果,通过对1.5万名潜在消费者的调查发现,只有不到20%的受访者买车时会首先考虑小排量车。

  微车销量走淡的客观原因何在?

  一直以来,国内微型车市场基本上是自主品牌企业在做,合资品牌则少之又少。撇开微型客车和微型卡车不说,最具备增长能力的微型轿车一直都没有高端的品牌涉足,除上汽通用五菱外,微型轿车基本上都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如:哈飞、长安、昌河等老牌厂商,而近几年,这些老牌的微型车厂商也迫于市场的形势,开始外延性的扩大产品面,紧凑型甚至中级轿车产品开始出现在这些厂商的产品名单里,“立足于微车,走向轿车”似乎是国内车企一种必然的趋势。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地方限小,中央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微型车无优惠政策,虽然微型车市场在中国发展极快,但所有企业都对微型车前景表示担忧,致使微型车生产企业不愿引进先进技术,并向其他车型的生产转移”。饶达指出:微型车符合中国的市场需求,市场还在发展,因此从2005年开始微车企业试着装载1.3L先进的发动机来提高整车的性能,反而十分好销,这就形成了微型车产品偏移的大趋势。

  微型车的地位已经不若当年,曾经是“汽车进入家庭”主力的微型车也不得不直面生存的挑战。说到面临这种挑战的起因,一方面低价的微型车利润根本就高不起来,对此厂家的最大反映是:不少小排量车的利润仅为每辆几百元,如此根本不是汽车行业“应有的利润”,因此厂家在技术研发方面不太愿意下工夫。于是第二个问题就接着出来了,由于技术深度对国内大部分微车企业造成困扰,高性价比的微型车在成本控制的压力下更加难以出炉,以致不少人把“小排量”与“低品质”画上了等号。两个因素无疑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按说目前国内的汽车消费状况,微型车的消费前景无疑是最好的,论油耗优势、论价格门槛、论消费群体规模都毋庸置疑。在几年前第一次大规模限小之前,微型车跑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而“限小”成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给微车企业施加压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另一方面,“限小”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小排量微型车失去了与其他车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限小”还给了消费者一个错误的暗示国内的小排量已经落伍了。

  应该说,微型车销量的下滑直接原因除了来自消费者的不买账态度,也和厂商的困境以及顾虑有关,面对着巨大的市场,微车眼下只能兴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微车能否置之死地而后生?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中国人的传统心态。有钱了,就该有更好的享受。若小排量微车日后还将继续存在甚至扩张,那就得顺应市场生存法则去适应市场的变化。也就是说,小排量微车要往小而精的方向发展。

  奔驰的Smart、宝马MINI、标致107、菲亚特500、丰田Aygo、大众Fox、雪铁龙C1……这些小车可谓是车市小精灵,他们的排量在0.8L~1.6L,外形圆润可爱,同时,还有着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配置,除了排量小之外,完全不输于那些笨重的“大家伙”,是很多国外年轻人入门级的首选车型。

  其实,国内已有这类精品小车发展的苗头。目前1.3L以下车型基本上是自主品牌的天下,但当年雪佛兰Spark打入这一市场时就是凭借技术的优势,在价格不占优的情况下也抢占了一部分市场空间。同时,政府也开始试图以行政手段帮助微车进化,近期,上海市政府多部分联合推出了《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技术条件》地方标准,这份地方标准规定了8大指标来突出节能、环保和安全。除了排量在1.5L以下外,高性能小排量车的最高设计车速为:排量小于0.8L的,最高设计车速要大于等于130公里/小时;排量介于0.8L和1.5L之间的,最高设计车速要大于150公里/小时;0~100公里的加速时间小于等于16秒;2009年7月1日前,升功率小于等于45KW/L,之后要达到50KW/L;此外,在排放标准、排放限值、燃料消耗限值和噪声限值等方面都要达到国家最新的标准。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该标准在上海成功实行,并被推广到全国,市场上将有近6成的小排量车面临不达标的尴尬。这就将产生两种结果:一、加速微车的消亡。也许等不到2010年,微车就会从中国大陆上消失。二、这是将微车置之死地而后生,只要能成功“进化”为精品微车,那未来说不定又会将中国带入小车时代了。

  目前,标致、丰田、本田、日产、大发、铃木、大众、菲亚特等国外品牌都有许多世界知名的微型车及先进的技术实力,足以颠覆国人对微车的认识。也许,现在所缺少就是国民对精品小车的消费意识,愿意花一辆大车的钱买一辆小车。这有什么不可能吗?人们既然可以把审美观从三厢车转向没了尾巴的两厢车,为什么不能抛弃大车,喜好小车呢?

  

 相关稿件|
  • “二次限小”令“心衰”微车腿软
  • 升功率达标拷问微车 上海小排量车被限又拉警报
  • 微车驶入上海 遭遇“标准门”考验
  • 微车消费复苏有待时日 技术门槛有助微车发展
  • 微车“头把交椅”被抢 长安集团积极应对
  • 微车低价格“逼宫”经济型车(图)
  • 长安CM5新品待发 微车市场将现新格局
  • 06年微车销量不升反降 需用政策鼓励微车发展
  • 微车负增长凸显 消费观念不成熟重名而避实
  • 东方网 CN汽车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