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保险江苏分公司日前在南京宣布成立。这家中资保险公司业务刚开张就一头杀进了车险圈,给已经白热化竞争的车险市场平添一把火。来自江苏保监局消息,目前,江苏省从事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已达到20家。也就是说,所有中资财产保险公司家家都涉足车险业务,车险占了财产险3/4的份额。2007年上半年,江苏省车险保费收益达63.32亿元,同比增长48%。
车险市场“蛋糕”日渐增大,源于机动车数量的持续上升。而车险的巨大诱惑更是引得各家险商趋之若鹭,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有的不断变化营销策略,推出“套餐制”,用主险搭配附加险的方法扩大业务覆盖面;有的从更新险种入手,通常一两周就要调整一次险种,及时推出新品种,诸如盗抢险、自然灾害险、玻璃破碎险、轮胎爆炸险等;有的将汽车销售商纳入了编外保险业务员范围,还有的干脆提供汽车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和保险“一条龙服务”……
不过,透过硝烟弥漫白热化竞争的车险市场,有一种现象却让人匪夷所思。不少险商都表示,自2003年保险费率市场化以来,车险业务经营都处于亏损状态。且业界权威人士也认同保险公司的这种说法。那么,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险商头插蜜罐似的争着抢着去做呢?
对此,业内人士称,保险公司最终目的当然是赚钱,关键是看如何算账。谁都知道,车险是财险业务的重头。现在机动车增长这么快,尤其是私家车的数量与日俱增,这样巨大的市场,保险公司总不会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单看一个保单甚至是整个车险可能是赔的,但保险业务是触类旁通的。
现在,各家保险公司实际上都是将车险作为扩大宣传、招揽其他业务的重要平台。比如,给用户办理交强险,就可以掌握客户资料,成为开发其他险种的潜在市场。尤其是私家车,虽然赔付率很高,但车主对家庭财产险的需求也是最大的,而这恰好为险商提供新的业务。
当然,对于车险客户而言,充分竞争的车险市场首先带来的是价格优惠。宋先生今年购置一辆价值20万元的“马自达”轿车,如果单保“车损险”、“三者险”两个主险加上“不计免赔”,一年要交5000多元,现在保险公司将三者捆绑再加一个盗抢险作为“套餐”提出,总共不到4000元。
对于宋先生来说,虽然并非“套餐”中的每一款都是自己需要的,但毕竟多了一个险种,且价格更优惠,算来算去还是挺划算的。竞争激烈的车险市场带给车主的好处远不止这些,比如保险公司营业点的增多,使得办理保险手续方便多了;多数保险公司都是业务员主动上门服务,有的打一个电话就能搞定。
不过,也有少数险商为争抢车险市场,牟取不当利益,有意模糊概念,给消费者设套子,损害消费者的实际利益。连云港武先生驾驶的私家车“别克君威”日前出了点意外事故,到修理厂修复后花了5889元配件费和1600元修理费,但保险公司在理赔时,大打折扣,不按更换的零部件和实际维修费支付,只赔付材料费3898元、人工费680元,理由是武先生修车没到保险公司指定的修理厂,而去了4S店。
由于4S店的配件价格和维修费用一般相对较高,保险公司往往单方面定损并指定维修点,配件报价也通常来自汽配市场,从而大大降低对车险客户的赔付标准,给消费者的利益构成直接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