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年的“密谈”,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PSA)与哈飞合资一事终将成为定局。上周,2位合资主角在北京签署了旨在研究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可行性的理解备忘录,双方将成立各持股50%的合资公司,生产及销售10
座以下的商务车,但其余细节并未公布。
记者从哈飞获悉,合资公司的建立将依托哈飞现有的深圳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目前已具备了10万辆的产能。可以说,深圳的沿海港口优势以及由此形成的哈飞南北布局也一个吸引标致雪铁龙集团投资的重要筹码。
以商务车切入市场
尽管合资双方都对具体投产时间和生产车型三缄其口,但网上已出现了双方即将合资生产的首款车型雪铁龙Berlingo的谍照。
之所以要以商务车作为切入点,而非此前业界普遍猜测的经济型小车,标致雪铁龙集团自有其如意算盘。
首先,中国轻型商务车正表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而多数竞争对手也都已在商务车领域有所布局,标致雪铁龙集团旗下的商务车型虽然占据了欧洲17.7%的市场份额,但在中国至今仍是空白,此举正好可以弥补标致雪铁龙集团的市场空缺,将其在欧洲商务车市场上的优势移植到中国。
其次,毕竟标致雪铁龙集团与东风集团已经进行了长达15年的深度合资,其在神龙的乘用车布局也趋完整,年产能20万辆的第二工厂也将于今年年底投产。以商务车为切口与哈飞达成合资意向,不仅能够很好地平衡两个在华合资伙伴的关系,还能实现三方的优势互补。
第三,标致雪铁龙集团中国事务部新任总裁杜森在上任之初曾公开表示,要将标致雪铁龙集团2010年在中国的产销目标从45万辆大举提升至60万辆。
尽管标致雪铁龙已经加大了对神龙的投资,并制定了乘用车型的增加计划,但以其乘用车目前在中国的市场表现来看,仅凭这一板块就要完成骤增的15万辆似乎不太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与哈飞成功合资对标致雪铁龙而言异常重要。
因此,试水商务车,与哈飞合资开拓新的市场,还意味着标致雪铁龙集团在华战略的一个重大转变。至于今后合资公司的业务是否会向轿车转移,哈飞方面表示,这在目前已达成的合资意向中尚未涉及,今后如何发展现在还不得而知。
各取所需的婚姻
标致雪铁龙集团与哈飞合资的消息,乍一听让人有些吃惊,但仔细一想也属情理之中。可以说,这是一个各取所需的联姻,也是一个优势互补的结合。
哈飞在每月发布的国内企业销量排行榜上始终位列前10名,除了国内3大集团之外,是进入汽车领域较早的企业之一。此外,哈飞还是我国大型的汽车骨干生产企业和重要的发动机研制基地,在中国的微车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哈飞已经具备了年产整车40万辆、汽车发动机55万台的生产能力。2006年,哈飞汽车产销汽车26万辆、发动机46万台,营业额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
此次联姻的另一个主角标致雪铁龙集团则是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企业,在欧洲轻型商用车市场仍占领先地位,市场份额为17.7%。2006年,标致雪铁龙集团的全球销量为336.59万辆,营业额达566亿欧元;今年,其在中国的乘用车合资企业神龙汽车的预计销量为25万辆。
尽管一直都在自主的道路上摸爬滚打,但哈飞实际上从未放弃过寻找有实力的跨国公司进行合资合作的努力。即使是在打造自主品牌的过程中,哈飞也十分注重对外合作,其中,路宝等车型都是哈飞联合意大利著名设计公司共同设计开发的。
哈飞宣传工作负责人张抗洪向记者坦言道,此次与标致雪铁龙集团联姻,一方面可以提升品牌竞争力、拓展营销渠道,另一方面,哈飞仍然不会放弃对自主品牌的打造,而选择一个有实力的合资合作伙伴,对提升哈飞的产品、技术以及管理水平都有积极的作用。
对标致雪铁龙集团来说,虽然在中国“专情”一个合资伙伴已久,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中国市场在标致雪铁龙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神龙汽车的市场表现一直不温不火,去年才刚刚实现扭亏,目前正处于缓慢爬坡的阶段。
显然,这个享誉世界的欧洲品牌并不甘心只在中国市场上当个“二线明星”,寻找第二合作伙伴、导入更有竞争力的新品小型商务车成为其不二选择。
哈飞之所以能吸引标致雪铁龙递出橄榄枝,除了自身的实力之外,还有其深圳生产基地的“诱惑”。该基地地处珠三角地区,这些年在丰田、本田等日系巨头的带动下,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再加上沿海的港口优势,可以说是一块造车的“风水宝地”。与此同时,标致雪铁龙集团也能借与哈飞的联姻,重新实施在华的战略布局。
另一方面,双方合资合作生产的高档商务车与哈飞、标致雪铁龙集团目前的产品均无重合,这对双方现有的产品线而言,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与10多年前的第一轮汽车业合资潮相比,近些年显露出来的合资意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寻求合资的大多是一些在中国已有多年合资经验的跨国企业,它们寻求“第二春”的对象也多是近年来凭借自主品牌在国内乃至国际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本土企业,最典型的例子,除了即将成定局的哈飞与标致雪铁龙集团外,还有走向尚未明朗的奇瑞与菲亚特集团等。
这种类型的合资,为本土车企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尝试,也让在华雄心勃勃的跨国公司找到了一个新的市场支点。
然而,无论是第一轮合资潮,还是新一轮的合资潮,任何一个合资行为都无可避免地会存在风险。即使是两情相悦,哈飞与标致雪铁龙集团的牵手在为双方赢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同样会面临风险和挑战。
对于哈飞而言,要在合资中抓住发展机遇,苦练内功,争取主动权,在成功合资的同时也能让多年来斥巨资打造的自主品牌齐头并进,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
对于标致雪铁龙集团来说,更应该先总结此前曾在中国市场受挫的原因,在产品选择方面多倾听中方意见,且多从切合中国市场的角度来做决策。
目前,已达成合资意向的2位“订婚”主角均未向外界透露更详细的计划内容,关于新产品将使用什么品牌、在什么渠道进行销售至今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过在不久以后的“结婚喜宴”上,这些谜题将被一一解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