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交流研讨会现场
图为广本执行副总经理付守杰致辞
车身钢板的薄厚一直是消费者对车辆安全性能考量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更是在购车时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车身钢板的薄厚对于车辆安全的影响,也一直存在着的争议。那么钢板的厚度对于车辆安全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在造车趋向轻量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车辆安全,如何理解车身结构或者车身材质对于安全的作用?
作为广州本田当家车型,奥德赛在2007年第一批C-NCAP碰撞中获得了最高分,达到了五星标准,我们或许可以从中找到车辆安全性能的新的答案、新的观点。
在今天广州本田举办的安全技术交流研讨会上,来自广本的技术专家以及清华大学的教授齐集一堂,针对车辆安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和探讨。
在交流会上,广州本田从设计理念到技术应用说明了车身设计的重要性和对于车辆安全性的影响。从四个层面阐释了“为了所有人的安全”的造车理念,以安全教育为基础和根本的安全体现了本田以人为本的造车信条,而让人更为印象深刻的是本田带来的G-CON技术,它从另一角度来说明车身安全的关键因素。
据广州本田的技术人员介绍,G-CON技术“并不是一种硬件装置,而是一种车身结构的设计”,它能够在碰撞时吸收撞击的能量,大幅降低对乘员舱的冲击负荷,同时乘员舱不会发生严重的变形,从而保证乘员的生存空间。G-CON技术通过控制车体的冲击力,在气囊打开时控制对乘员的冲击力保护乘员,同时在引擎罩,保险杠上的设计上有效降低对行人的伤害。三方面整合在一起,成为G-CON技术的核心。对于广州本田来说,G-CON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奥德赛这样的中型MPV,也同样应用到了思迪、飞度等小型车上。
G-CON技术的出发点强调的是车身设计,吸收撞击能量的作用,这对于当前消费者普遍认可的车身钢板的厚度有很多不同之处。来自清华大学的周青教授形象的指出:钢板的薄厚是车辆安全的标准之一。他说:“就像人坐在坦克里,坦克非常结实,但在撞击时,整个车体并不能很好的吸收撞击的能量,反而会把能量传递到驾驶舱内部,这种情况下,乘员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其伤害可能是致命的。”另外,从人体生理特征来看,“人可以适应高速行驶,但却无法承受瞬间的减速,”在撞击时,乘员恰恰就处在一种瞬间减速的状态,如果车身不能够通过吸收撞击的能量减缓乘员减速的趋势,人体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尽管钢板薄厚与车辆安全的关系仍然是讨论会上的焦点,但是专家们认为随着汽车制造轻量化的趋势,车身结构的设计理念,车身结构技术的提高将在车辆安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