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汽车商业评论》杂志上发表的一篇于丹论品牌的文章,题目是《品牌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如下几句话让我印象比较深刻:
“品牌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面对世界的态度,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往往是人的心态决定了我们的状态,人的思维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品牌实际是以一种烙印的方式开启人心里的一种默契。……是他们心中的信仰在行为方式上自然而然的流露。所以真正的品牌永远不是跟随潮流,不是人云亦云,不是简单的广告导向,一定会有一种态度在他们的行为中延展出来。”
而在同期的《汽车商业评论》上的封面文章《品牌之命门》提出,价格战并非竞争上策,品牌战才是未来竞争核心之道。品牌竞争开始成为下一轮汽车公司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
现在,搞汽车的人很多对汽车感到疲惫,尤其是当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时候,汽车市场开始陷入新一轮的疲劳期。确实,这个时候,有的人还在迷信降价,有的人则开始求诸品牌的力量。我属于后一种,相信品牌的力量。
过去几年内,在中国汽车市场容量与竞争格局突变的背景下,各大公司以价格战为手段,以当期市场份额为直接目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市场渐趋成熟的过程中,随着利润空间逐步狭窄和产品同质化增加,品牌意义将更加受到关注。因此,重提品牌的力量不是说现在它才重要,而是要重新发现它的力量。
如今这个时代还是属于社会转型期,时尚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高频率词语,这证明人们比较容易接受一种物化的宗教,或者拜物教比较容易大行其道。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宗教性是比较弱化的,中国人特别容易对人产生崇拜,既有王母娘娘,又有观音菩萨,信奉的东西太多。
所有这些都证明中国存在物化宗教的空间,人们用一些高档品牌来给成功人士定义,品牌正成为一种类似宗教的东西。我们看到外国品牌在中国大行其道,横冲直撞,实际上很多人已经将自己喜欢的外国品牌宗教化了,成为一种替代性的信仰。在这个意义上,于丹所说确实没错,“品牌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面对世界的态度”。所以,虽然中国品牌大行其道的时间还没有到来,但是这不妨碍我们迎接未来中国品牌春暖花开的一天,因为我们有品牌更容易被尊崇的土壤。
品牌时代到了,而汽车比其他东西更体现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梦想,比其他产品更强烈地需要品牌形象。汽车必须靠品牌实现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差异化。
但是品牌不是你取一个名字就能够真正成为人们信奉的东西的。消费者邂逅一个品牌,并不表示他一定就会中意这个品牌,就会忠诚这个品牌,某种意义上说,那个品牌不过是个牌子,第一次邂逅这个牌子不过是场约会,消费者是否能够和它相爱、结婚还取决于这个牌子本身塑造的内涵如何。
人和物之间不会存在任何感情,但是品牌会有感情。比如我从小就喜欢用中华牌铅笔。品牌的情感性,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的记忆,产生了亲密感。品牌是婚姻,靠情感维系才能长久,作为汽车品牌,我们做广告最初希望达成的就是完成和消费者的首次约会,最多是个订婚,但是真正的品牌关系是婚姻关系。
维系婚姻最初是靠爱情,后来就是靠亲情。如何塑造一个汽车牌子与消费者之间的感情,如何使一个汽车牌子成为一个汽车品牌,则是更重要的事情了。因为重要所以才要塑造。汽车公司常常邀请消费者去工厂看看,说是回家看看,但是车的出生地是消费者的家吗?品牌才是消费者的家。你塑造的品牌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家的氛围,那么你和品牌就构成了婚姻关系,品牌就成了消费者的家。
在这个意义上,于丹所说“真正的品牌永远不是跟随潮流,不是人云亦云”是对的,它属于纯个人的体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情。但是汽车公司如何着手塑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