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车界新闻>正文
宝马中国集权 大中华区整合华晨宝马销售体系
http://www.cnnauto.com  2007-3-20 06:56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史宝华

    2007年3月1日,吴佩德接替施润博开始担任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在这一人事变动背后,宝马中国开始了一轮营销体系整合运动,华晨宝马的销售权将被收归至宝马大中华区,从而彻底结束国产宝马销售权的争夺。

  经过几年的努力, 宝马在中国豪华车市场已经居于第二位,但是距离排名第一的 奥迪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刚刚过去的2006年,奥迪品牌在中国销售了8万辆,而宝马的销量不及奥迪的一半。宝马在中国的集权运动,将提高它在中国市场的运作效率和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从而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追赶奥迪,并继续拉开与奔驰的距离。

  人事任免玄机

  施润博的调离很是蹊跷,事前没有任何征兆,而且他任职期间成绩斐然。在他从2005年起担任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执掌销售大权以来的两年间,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出现了大幅增长,逐渐摆脱低迷状态。2005年共销售2.4万辆,同比增长52%,2006年达到3.6万辆,继续保持50%以上的增长。在此情况下,将施润博调离,确实难以理解。而宝马方面对于施润博的新职位也语焉不详,只是表示调回集团总部另有任用。

  现年52岁的吴佩德于2006年6月进入华晨宝马,此前担任主管生产的高级副总裁。吴佩德已经为宝马集团工作了九年,在德国及海外都担任过生产方面的高级管理职务。

  由于吴佩德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今后的华晨宝马更像是一个纯粹的生产工厂。记者从华晨宝马了解到,吴佩德只在沈阳办公,而华晨宝马的销售和公关部门都在北京。事实上,华晨宝马在北京的办公室与宝马大中华区都在同一座写字楼———位于北京市三元桥东南角的佳程广场中。

  此前,国产宝马和进口宝马的销售、经销商网络的建设由宝马大中华区和华晨宝马共同负责,华晨宝马的销售大权由施润博执掌。但实际上,宝马大中华区处于主导地位。施润博被调离后,接替他的吴佩德对于销售并不擅长,显然,宝马大中华区希望全权负责国产宝马和进口宝马的销售。

  宝马的这一安排与竞争对手奥迪成立奥迪事业部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汽-大众内部成立奥迪事业部,并由德国人安世豪担任事业部总经理,而奥迪 进口车和国产车都由这个事业部负责销售。此前,奥迪国产车和进口车虽然已经并网销售,但负责这两项业务的分别是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和奥迪中国公司,而奥迪品牌的售后服务则与大众品牌产品放在一起,由一汽-大众同一部门负责。

  唯一不同的是,奥迪对于销售体系的整合是由在华的合资公司(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来整合奥迪中国公司的销售业务,宝马恰恰相反,是由宝马中国公司整合合资公司华晨宝马的销售业务。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不同,原因很简单,这取决于一汽和华晨在合资公司中不同的话语权。与一汽相比,华晨在合资公司中的弱势不言而喻,这从国产宝马上市推广对华晨的有意“忽略”,以及首批24家经销商选拔完全由宝马主导等一系列事件都不难看出。

  宝马大中华区集权

  施润博调回宝马集团总部后,他所执掌的销售大权将被集中至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的手里。这样,宝马就通过大中华区完成了对华晨宝马的整合。

  事实上,早在宝马成立大中华区之时,就开始为整合中国销售业务做准备。2004年11月,宝马集团将中国业务从亚太市场剥离出来,单独成立大中华区,由史登科担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常驻北京,全权负责宝马集团在大中华区市场的运营,包括进口车的销售、市场营销和分销,以及宝马集团同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就合资公司的相关协调工作。2006年9月1日起,史登科进一步被加任为宝马集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熟悉跨国公司发展的汽车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奥迪、宝马在中国市场的整合行动凸显出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的新策略。中国豪华车市场虽然增长迅速,但是竞争也日益加剧,如何能够对市场和消费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扁平化管理结构下的集权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此前,宝马在中国有两个体系,一是合资公司华晨宝马,一是宝马大中华区。在一定程度上,两个业务单元的管理架构和业务架构互相重叠,存在利益冲突。此番随着销售体系的整合,预计华晨宝马在品牌推广、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职能也将被逐渐压缩至取消,从而专司生产。

  不过,集权之后的史登科未来面临更大压力。在连续两年以高于50%的速度递增之后,宝马在中国豪华车市场暂居第二位,短时间内还难以撼动奥迪的豪华车霸主地位,但是奔驰追赶的脚步已经越来越快。

  自2006年3月起,华晨宝马已实行生产三班倒,目前产能超过3万辆,但仍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擅长生产管理的吴佩德担任华晨宝马总裁就有扩产备战的考虑。有消息称,华晨宝马已经确定将产能初步扩大至4万辆。

  史登科曾一再表示,中国豪华车市场的扩大与发展,对宝马是很好的机会。但是,宝马在中国必须要加快市场反应速度,特别是对消费者需求的反应要快,才能很好的利用这个机会。显然,史登科正在用具体行动来加快宝马的反应速度。

东方网 CN汽车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