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30日,小雪。
瑞雪兆丰年,然而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出口事业部的赵经理对明年的“收成”却充满忧虑。
该公司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以经营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为主业的大型国有外贸企业,汽车并不是其主要业务。其2004年和2005年的汽车出口量约为200辆,2006年则超过了这个数字,但赵经理担心2007
年这一数字会锐减,甚至拿不到单子。
中国出口汽车的外贸公司很多,显然,“国”字号的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情况不是最糟的。
长城汽车曾有非常少的海外订单是通过贸易公司来做的,但这种现象以后几乎不会发生。其海外市场部总监朱杰认为,通过贸易公司出口汽车,不利于企业在价格、品牌、市场布局的整体规划,“我们要坚持由自己来开发海外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进出口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不愿意把出口的事务委托给贸易公司去做。
希比利汽车出口(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韩经济发展协会副会长祝景成对希比利的优势充满信心,但对贸易公司的未来却不看好,他说:“在中国,由整车企业自己从事汽车出口业务将是未来汽车出口的主要趋势。贸易公司所起的作用是辅助性的。”
有业内人士推测,从2007年开始,将有一半左右的外贸公司再也没有汽车贸易业务可做。特别是曾经在汽车贸易上挣过不少钱的口岸周围的个体企业,将被彻底清除出汽车外贸领域。
商务部整肃汽车出口秩序的对象正是外贸公司
这一推测是有依据的。
早在2006年春天,就有消息说商务部正在制定整肃汽车出口秩序的管理办法。据接近商务部的人士透露,此次整肃的对象正是经营汽车出口的外贸公司。
商务部对汽车出口的定性是“充满活力但缺乏秩序”。这一结论的背后是将近两年的调查。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从2005年年初开始做基础研究,对每个车型、每类企业进行详细分析,发现扰乱出口秩序的很多都是无关紧要的、搞投机的流通企业。
位于丹东开发区的某边境小额贸易公司,2006年出口汽车一辆。这辆汽车是该企业在当地的汽车市场上买的,生产这辆汽车的企业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家贸易公司在帮自己做海外市场,也不知道这辆车卖到了哪里,遑论售后服务。
这决不是一个个案。汽车出口在出口额“井喷”的同时,出口经营单位的数量也同步“井喷”。根据海关总署最新统计,2006年汽车出口总数为34万辆,是2005年的两倍,而经营汽车出口业务的企业在2005年就已激增至1175家,其中仅出口汽车1辆的就有160家,10辆以内的650家。
秩序混乱的后果已经显现。2005年轿车出口的平均单价为8694美元,比上年下降了3.36%。2006年上半年轿车出口达到34456辆,超过2005年全年,但平均单价只有7087美元,比2005年下降了22.7%。
有人认为,这正是中国汽车出口步摩托车出口后尘的开始。6年以来,我国摩托车出口蝉联世界第一。但由于有些企业不计成本以低价拼出口数量,行业平均利润率一度降至1%左右。
价格战并不是汽车出口秩序混乱的惟一表现。中通客车总经理李海平在某南美国家的机场路上,看到几辆汽车趴在路边,车身已经非常破败,可是车上的中国字却清晰可见。同样的景象在非洲的贝宁更加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趴”在贝宁路边的中国汽车有150多辆。
汽车生产企业应与外贸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担心因汽车出口秩序混乱而影响企业发展的,不只是汽车生产企业的老总。希比利也深受其害。作为专营汽车贸易的公司,希比利愿意为汽车企业开拓市场,但是让祝景成苦恼的是,一方面一些小的外贸公司以低价与其在海外市场恶性竞争,另一方面他们经常成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跳板”,自己辛辛苦苦找来的客户资源往往会被其他企业夺走。祝景成认为,如果能与汽车生产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那么汽车的出口业务会做得更好,使多方受益。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甚至不看好中国的外贸公司。他认为,华晨之所以能够打入德国市场,是因为华晨的合作对象是欧洲大型知名物流公司HSO汽车贸易公司。言下之意,张绥新更肯定中国汽车与国外贸易公司的组合。
某汽车行业的资深人士向记者表达了汽车出口资质管理办法应该尽快出台的强烈愿望。
就在赵经理忧虑的第二天,记者得到内部消息,即将出台的汽车出口资质管理办法很可能会规定一家生产企业只能授权3家以内(含3家)企业经营其出口业务。
记者分别将消息转述给祝景成和赵经理。祝景成透露,由于其在俄罗斯市场的丰富市场资源,部分企业已经在与希比利洽谈战略合作的事宜。而赵经理没说什么,只是情绪有点儿沮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