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一年一度的“3·15”,保护汽车消费者权益成为车界关注的热点。发改委一项报告中指出,2006年汽车和住房是两个最大的消费热点。但消费热同时也带来了消费纠纷。虽然在阶段,汽车消费者们的权益保护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国家政策、消保委和汽车产业界这三只巨手,已经开始在协力编织一张保护之网,汽车消费环境已经有了较大提升。
法规政策保“驾”护航
自从2004年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实施,近二年来车主和驾驶员们以前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当你学车时,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来规范驾校的行为;当你买车时,有《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来杜绝乱收费;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则规定了销售商要取得厂商授权,断了黄牛倒车之路。另外,国家以新的汽车消费税和禁止限小的政策来支持小排量车的发展,以利于汽车进入更多的家庭。
修车时有《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保驾;开车上路则有强制三者险护航。遇到了缺陷车辆可以召回,安全问题,也即将有国家标准来约束,久拖未决的“汽车三包”也有望在今年实施。甚至在汽车环保方面,以往是空白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和汽车回收标准,也于近期出台,看来消费者们开上“绿色汽车”的日子也为期不远了。
消保委全力维权
对于消费者来说,产生纠纷的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找消保委。各地的消保委在提升汽车消费环境的过程中,一直担当着先锋的角色。而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的做法,则非常具有代表性。
去年6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成立了全国首家汽车专业办公室,受理投诉和咨询,披露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和典型案例。
汽车专业办公室成员单位不仅包括了上海市质监局、上海市汽车维修管理处、汽车行业协会、汽销协会、汽配协会等单位,并且还包括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广州本田、一汽、福田、长安、南京菲亚特、东风悦达起亚等厂商,以及永达、东昌等沪上著名的经销商,此举可谓是从汽车纠纷的源头——销售、服务等环节入手,要求厂商做到价格透明,服务完善,力求把纠纷化解在襁褓中,从而更好地确保消费者的权益。
在这个办公室的协调下,去年上海市消保委共受理汽车投诉468件,比前年减少了近30%,为创建和谐的用车环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汽车业界推动自律
据统计,汽车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汽车销售、汽车维修和汽车零配件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汽车界的行业协会也纷纷行动起来加强自律,并成立了相关部门来受理消费者们的投诉。
上海市汽车销售行业协会曾经与上海市工商局共同制定了《上海市汽车买卖合同》规范经销商的销售行为,他们还设置法务处,聘请了两位律师和多位汽车业内专家坐堂,专门处理汽车消费者和经销商之间的纠纷,。
上海
汽车配件流通行业协会的6个专业委员会中,也特设了市场管理及维权工作委员会,对汽车配件市场进行行业自我监督,并通过各种方式,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各种快速、有效解决争议的途径。
而今年新成立的上海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也正在通过大力推进上海市维修行业的自身素质,来引导上海汽修业向“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用户满意”的方向发展。并通过与国家行政执法部门的合作,确保消费者获得满意的消费服务,减少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