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页| 新闻| 车型| 卖场| 劲爆地带| 实用| 中国| 日韩| 欧洲| 美洲| 国内新车| 国际新车| 试车| 维权| 全景看车| 美女| 人物| 旧版|
汽车消费维权难 QQ新车开2月修4回
http://www.cnautonet.com    2006年3月5日 15:57        
       “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在那里,什么都可能发生!”
  
  年初,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这样形容中国目前的汽车消费热潮。
  
  而不久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一组数据,则揭示出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的另一面:2004年,中消协共接到汽车投诉7438件,比2003年大幅增长31.6%!
  
  而投诉量剧增的背后,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汽车消费者想要维权,实在太难太难。
  
  代步的车轮,本应给人带来舒适感和尊严感,然而,许多“有车一族”从中感受到的,却是无尽的烦恼和极度的屈辱。
  
  与以下两个案例的主角有着相似遭遇的汽车消费者,在中国,还有很多很多。
  
  案例一:新车开俩月修4回
  
  今年春节刚过,山东济宁市民刘玉峰开着他新买的奇瑞轿车,一次又一次往返于各个维修站之间。他想弄明白:这辆车到底有什么问题?
  刘玉峰告诉记者,去年12月,他根据朋友介绍花4.43万元购买了一辆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奇瑞公司”)生产的奇瑞牌轿车,型号为SQR7080。
  
  可没开多久,这辆车就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故障”,如仪表盘、方向盘会发出奇异的响声,减震系统也不太好使。
  刘玉峰找到奇瑞公司设在当地的维修站———亚飞奇瑞服务站,“以为一次能修好,谁知道会跑那么多趟”:
  
  第一次,维修人员在仪表盘里拧了一个螺丝,解决了其下振动发出响声的问题。
  
  第二次,维修人员为解决仪表盘发出的摩擦声,又更换了一个卡子。可刘玉峰刚把车开出维修站,又发现方向盘有“咔啦咔啦”声,只好掉头返回。这一次,维修人员称要更换配件,但暂时无货,叫他回家等通知。
  
  第三次,今年1月中旬,问题还没解决,刘玉峰“有点着急”,找到经销商要求退货,被对方一口拒绝。
  
  第四次,2月初,维修站打来电话说配件已到。刘玉峰去了,对方给换了右侧减震器的助力方向件,并打磨了仪表盘的边缘,但方向盘响声没有解决。
  
  新车买了不到2个月,就修车4次,“这是无论谁都难以接受的”。
  
   “买车的时候很高兴,修车的时候很堵心!”刘玉峰说。
  
  眼看修车无望,刘玉峰与厂家联系。在他提供的几次电话录音中,记者听到奇瑞公司客户服务热线的工作人员态度始终不错,一直在强调找技术部门解决,而对于刘玉峰提出的退车要求,则一再拒绝,称“汽车不是小件商品,不是说退就能退的”。
  
  刘玉峰对此很生气,认为对方“根本就不想解决问题”。
  
   2月24日,亚飞奇瑞服务站站长让索赔员带刘玉峰到当地解放汽车维修站找一位老师傅判断车的质量状况。对方检查后称“车子有问题,可能是车架硬度不够,也可能是其他问题”。
  
  后来,维修站又带刘玉峰到当地的大众汽车维修站找人询问,对方的答复则是“车子正常,不是质量问题,是液压流动声”
  
  刘玉峰自己又开车到福特汽车维修站,经技术人员鉴定,认定“车子有问题,但不能确定在哪里”。
  
  而亚飞奇瑞服务站的说法则是:“这个属于正常,你认为是质量问题,可以找质量部门去鉴定;如果结果显示真有问题,我们无偿给你处理。”
  
   4家维修站,4个说法,“这辆车到底是什么问题,快把我难死了!”刘玉峰很苦恼。
  问题至今还没解决,刘玉峰仍旧开着这辆方向盘“咔啦咔啦”响的奇瑞轿车奔走在维权的路上。
  
  案例二:无奈的和解
  
  秦皇岛市民张继柱为了给自己买的奥迪车“验明正身”,起诉了经销商。
  
   2003年6月15日,作为一家建筑公司经理的张继柱在北京中润发汽车销售公司(下称“中润发公司”)处购得一辆奥迪A4(3.0AT)轿车。
  车价55.9万元,再加上8000元的运费(销售人员称是从德国到中国的海运费)。为了这辆“原装德国进口”奥迪轿车,张继柱总共花了56.7万元。
  
  然而,经销商给张继柱开的购车发票上,却注明“产地:中国长春”。
  
  经销商的解释是:我们卖的是进口车,但是是国产的手续。整车进口要上80%的关税,而散件进口则只要上20%,“4个轱辘一装这就算是国产车了”。
  
  这辆“任何部位都写着Made in Germany”的奥迪车,开了一年,就出现了两次质量问题,一次是雨刷器电机烧毁;一次是仪表主板烧毁,防盗、发动机控制系统发生故障。
  
  新买的进口车怎么这么“娇气”?张先生开始有些怀疑这车的来历。
  
   “经过多方了解,包括向长春的一汽大众公司咨询,才知道这车就是国产车,根本不是什么原装进口的。”张继柱告诉记者。
  
  为了取证,张继柱还让自己的侄子假扮成买车人去“暗访”,并录了音,掌握了中润发公司将国产车当进口车卖的确凿证据。
  
  于是,去年7月,张继柱一纸诉状将中润发公司告到了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
  
  在起诉书中,张继柱称:“中润发公司在销售车辆中的欺诈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第19条的规定,使我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购买了该车,侵犯了我的合法权益。根据合同法第54条、消法第49条,应撤销购车合同,并双倍返还价款。”
  
  然而,“证据很充分,结果却很窝囊。”张继柱的代理律师李海龙说。
  
  张继柱在法庭上选择了和解,据说是因为法官的一句话———“你这证据(指录音)不行,人家有书面证据”。
  
  而张继柱本人却有自己的苦衷:去北京开庭,一来一回就是一天,为此就花了1.5万元,而官司打得赢打不赢还不知道;消协也找了,不管用;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我是折腾不起啦”。
  
  中润发公司退回了8000元的“运费”,并为张继柱的车更换了仪表盘,还支付了1万元的损失费。作为条件,张继柱与之签订了一份协议书,保证不再向该公司追究责任。
  
   “就算是问题解决了,心里也还是不平衡。”张继柱对记者表示,“可也没辙啊!关键是没有人能制约他们。” 

东方网、CN汽车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