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来信>
我于2006年元月20日在上海联合汽车销售合作公司购买一辆中顺牌9座车,具体型号为SZS 6503A1。购车时与经销商合同约定,经销商在三个工作日之内完成汽车投保险、代缴短期养路费、上苏州牌照等一条龙服务项目,于春节前交给我使用。
但直至元月26日,经销商才告诉我,由于未接到发改委的有关文件,苏州车管所系统中没有准许中顺牌车上牌的资料。在双方商议之下,经销商给我办了临时移动证,以方便开车回家过年,并许诺我年后一定办好,否则退车、还款,我们当时就此签订了一份协议书。
年后,当我拿到行驶证和车牌手续时大吃一惊,行驶证中车型表明为松辽SLQ6305A1,而非中顺SZS 6503A1,出现了车证不一的现象。
考虑到车证不一可能会给今后的年检、交易过户带来一系列的不便,我找到了经销商,希望他们可以帮我处理车证不一的事情,但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回复。
于是,我向专业办公室寻求帮助,恳请办公室给予支持和帮助,希望通过你们的调查和协调可以让我拿到一套资料齐全、真实可靠、无后顾之忧的中顺牌手续。
陈胜兵
2006年2月23日
协调过程
◆3月7日
专业办公室致电上海联合汽车销售合作公司了解情况,负责陈先生购车的业务员葛小姐表示,公司可以将陈先生车的铭牌改回松辽,将行驶证与车型调整为一致,并提出希望消费者能过去配合改动。但消费者因为原本买的是中顺汽车,改后成为松辽品牌,因此拒绝接受。
◆3月8日
专业办公室再次致电上海联合汽车销售合作公司,葛小姐仍旧坚持之前的解决方案,并保证改动后在今后的用车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但陈先生认为,如改回松辽,车子本身的价值有所降低,一旦今后选择过户将对自己不利。因此,坚持不接受经销商提出的方案。
同日,办公室致电沈阳中顺汽车销售公司,对中顺与松辽的关系进行了解。厂方表示,中顺汽车的前身是松辽汽车,2006年之前中顺一直生产松辽牌的汽车,企业代码为SLQ。从2006年1月起,中顺生产的车开始挂中顺车牌,这之后有从2005年12月7日开始的半年过渡期,这个期间原松辽车仍可上松辽牌。但2006年1月后生产中顺车开始启用中顺牌。
◆3月9日
专业办公室再次致电经销商,找到负责销售的王经理。王经理表示,办理牌照过程消费者也有参与,商家认为消费者知情。如果消费者一直不肯接受他们提出的方案,希望消费者通过正常的法律渠道寻求解决,毕竟由松辽改为中顺是厂家经过国家正规渠道进行公示的,最终的责任不在自己。但陈先生一直执著地坚持要讨个说法。
同日,专业办公室致电苏州车管所,苏州车管所表示将行驶证上的“松辽”改为“中顺”是不可行的。随后,办公室致电上海车管所,上海车管所同样表示这种做法不可行。
◆3月10日
陈先生与经销商当面进行协调,最终经销商给予陈先生4000元的经济补偿,当天把发动机铭牌更换为松辽字样。消费者于是把最初购车时经销商答应办好牌照的协议书还给经销商,同时从经销商那里取回了自己的产权证。
事后声音
消费者陈先生:不能认同经销商糊弄的做法
当初以松辽牌上牌时,经销商就应该明确地告知消费者。如果当初早知道苏州不可以上牌,我可以选择上其他地方的牌,实在不行上海牌也在考虑的范围,起码今后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经销商的做法严重违反了购车合同的内容,用伪造虚假材料上牌的不良手段,丢失了我购买中顺汽车身份的真实性。
现在问题虽说是解决了,可对经销商的做法我还是不能认同。消费者有起码的知情权,遇到问题就要积极去处理解决,过程中经销商消极的态度对我们消费者来说也是很不负责的。
经销商王经理:就算花钱买个教训
:目前,这件事情已经算解决掉了,在处理中我们损失了大概3000元,就算买个教训吧。现在,从苏州车管所处已经接到通知,中顺牌车可以正常上牌,今后不会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了。
维权指导:铭牌更换会带来间接经济损失
汽车专业办公室主任科员刘金宝:
车证不统一肯定是有问题的,一旦车证信息不统一将来在年检、过户以及其他操作中都会出差错,会给消费者带来很多不便。
目前,经过双方的协商问题虽已解决,经销商把发动机铭牌换成松辽,在车证上做到统一,但由中顺变为松辽会给消费者带来一些间接的损失,松辽与中顺两个牌子本身牵扯到品牌价值的问题。消费者担心在日后出手时可能带来经济方面的影响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经销商方面答应给消费者4000元的经济补偿。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目前不少经销商在销售环节中做得还不是很规范,操作上的不规范很可能会给日后的经营带来不便。我们提倡商家强化经营过程的规范操作,希望商家与消费者之间能够和谐相处。
知情权应得到有力保障
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吴冬律师:
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应该不会有大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已经发布过相关文件,日后一旦有什么麻烦也有相应的材料可以参考,行政部门应该不会就此为难。但消费者考虑到日后的不便,提出车证统一的要求属合理范围。
消费者的知情权应该得到有力的保障,这一点经销商做的的确有欠缺。经销商作为专业的销售单位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后果应该明确地向消费者指出,自身对相关信息也要保有一个较好的灵敏度,在这方面应该强于普通的购车人,而不是与消费者一起摸索。
车证不一可能会给消费者在今后的行车过程中带来不便,经销商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充分注意这个问题,在服务上力求到位,加强自身的谨慎注意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