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页| 新闻| 车型| 卖场| 劲爆地带| 实用| 中国| 日韩| 欧洲| 美洲| 国内新车| 国际新车| 试车| 维权| 全景看车| 美女| 人物| 旧版|
车载OBD系统大闹京城 消费者疑问颇多顾虑重重
http://www.cnautonet.com    2006年12月13日 08:58        作者:第一财经日报 张宇星

    从本月起,北京市对市场出售的新车,一律加装被称作OBD系统——车载自动诊断系统的装置。如果没有加装OBD系统,新车将不能在北京上牌,更不能上路。但记者调查发现,这给消费者和厂家都带来不少困惑和疑虑。

  所谓的“OBD系统”,通俗地讲就如同一个医生,可以随时对车辆进行体检,可以确保汽车的尾气排放等达标。

  近期北京的 汽车市场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方面,国产自主品牌车型大都没有来得及加装OBD系统,商家只能销售在12月1日以前做过“售前检验”的汽车;而另一方面,曾经有着良好市场表现的上海通用赛欧、东风悦达起亚千里马等,由于成本和技术的原因,厂家不愿意或不便于为其加装OBD系统,这些车型已开始退出北京市场。

  尽管国家环保总局和北京市环保局都做了多年的准备工作,但是,一旦实施之后,消费者依然对加装OBD系统所知甚少,甚至是不解。

  首先是缺乏对OBD系统的了解,欲买新车的要问:OBD系统有什么好处?会不会增加我的购车和养车开支?而一些在用车车主也问:我的车要不要加装OBD系统?有这一系统,会不会影响我的出行。

  根据一家汽车网站在11月底的调查显示,只有一半的消费者知道,从12月起,在北京市销售的新车必须加装OBD系统,而且更多关注较高车价的消费者知道这条消息。这表明,中高级轿车的消费者对车市动态的关注度更高。

  调查还显示,加装OBD系统会对车价产生影响,在12月前选购未加载OBD的车,可一定程度节省购车成本,但只有经常关注车市动态的消费者才能享受到这个优惠。

  其次是对油品的质疑,有消费者就问,开着带OBD系统的车,如果我去了一趟北京的周边地区,由于油品的差异,会不会影响汽车的使用?甚至会不会给我撂到半道上?

  根据有关专家的提醒,加装OBD系统的车型对燃油的质量要求更高,一旦使用了质量低的汽油就会报警提示,乃至不能正常启动。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加一定量的清洁剂,以减少发动机积碳。当然,这也是一个权宜之计。

  采访中,记者发现,如果你问起OBD系统,经销商通常都会问你:您想买什么样的车?是加装了OBD的,还是没有装OBD的?之后就是对OBD系统的不同解释,当然都是有利于经销商他自己销售的内容:销售加装了OBD系统新车的,会给你历数OBD的种种好处;而急于将“售前检测”车出手的,当然就恰恰相反了,甚至耸人听闻地提醒你,出一点小问题,也可能给你“撂”到半道上。

  被经销商这样来回“忽悠”着,消费者难免无所适从。

  相关法规: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近年来,由于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竞相出台,汽车企业也有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总体上看,企业有责任、有义务满足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在很多时候厂家是处于被动无奈的状态。

  对于此次北京市场要求加装OBD系统,一位企业的负责人就说,在国内一个市场内,执行的标准过多,或者是新标准过急,会造成一定的市场分割,也不利于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他举例说,仅仅是环保标准方面,企业需要面对的就有国II、国III和国III加装OBD系统等,不要说老产品退市、新产品研发,即使是在生产过程中,就需要厂家的产品标准、生产组织、零部件供应、物流等都要做充分的准备和适应。这中间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都是巨大的。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对价格异常敏感,企业只能自身消化这些费用。

  厂家与消费者同样担心的也有燃油的质量问题。他们认为,作为交通工具,汽车决不仅仅是在一个城市内运行,跨省市出行也是常有的事,一旦由于燃油质量问题引发汽车故障,厂家常常跟着“背黑锅”。

  采访当中,有研究人员也认为,相关法律法规实施过快,也要顾及其实际效果。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有关环保的法规几乎令人目不暇接:

  2005年4月27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相当于欧Ⅲ和欧Ⅳ标准的汽车尾气排放中国标准——国标Ⅲ。该标准明确提出,到2007年7月1日,不能达到国标Ⅲ的汽车必须退市。

  而在国内环保法规一直走在前列的北京市,更是在2005年9月1日就率先实施,并在2005年12月30日,将只能达到国II排放标准的汽车“拒之门外”。

  紧接着就是,2006年12月1日后,未安装OBD系统的新车将不能在北京销售。

  另外,由于国内的很多环保、安全法律法规都是参照国外标准制定的,甚至是与国外公司合作的,导致国内汽车企业,特别是自主品牌企业总是“慢半拍”。为此,有专家建议,随着国内汽车企业逐渐成熟,应该尽可能地与国内企业合作,而国内汽车企业也应该更关心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标准,不能“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

  


东方网、CN汽车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