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页| 新闻| 车型| 卖场| 劲爆地带| 实用| 中国| 日韩| 欧洲| 美洲| 国内新车| 国际新车| 试车| 维权| 全景看车| 美女| 人物| 旧版|
油价要如何接轨 中国酝酿第四次油价机制改革
http://www.cnautonet.com    2006年10月25日 11:32        作者:汽车007周报 程元辉

    10月16日,纽约油价收于每桶59.26美元。尽管这个价格较此前的低点已有所反弹,但和今年7月中旬78美元的高位相比,国际油价总体上已跌去了20%以上。
    国内舆论直指中国油价号称与国际油价接轨,为何只升不降?“闻升而涨,快涨快升,闻降不跌,能拖就拖”也成为舆论对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接轨的形象描述。
新的两种油价算法
    目前,最引争议的是老的油价计算方法,但具体如何计算,记者请教了一些资深人士。据了解,国内成品油价格是参照纽约、新加坡、鹿特丹三地油价的加权平均值,以当地上月成品油价格为参照,来确定目前的油价。
    专家表示,由于原油加工成成品油通常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所以国内油价滞后国际油价是合理的,这也是造成国内油价反应迟缓的主要原因。这一说法显然是有一定的道理,但国内的油价还在上个月的水平上显然不合理。连续数月深跌达到20%以上的国际油价,逼出了一个中国特色的成品油市场定价机制。
    有消息说,发改委正联合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以及各地能源部门探讨“定价机制”。令人满意的消息是,与会代表大都倾向与纽约、鹿特丹和新加坡三地挂钩,以原油价格为基准的“实时定价法则”。而令人心堵的是,以中石化为主导的思路是,国内成品油价格仍参照纽约、新加坡、鹿特丹三地油价的加权平均值,但不再以成品油为参照,而以原油价格作参照。作为一个炼化比重很大的企业,中石化很显然是要在源头上先保证炼化的整体利润。
    中石化股份公司管理部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便对将要出台的新油价机制发言,现在的立场很为难。
如何与国际接轨
    新旧定价机制都在考虑利益问题,上石化相关人士透露,目前的油价机制下,炼油企业都是亏损的,而由于要考虑到各行各业的用油情况,改革起来难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一业内人士对记者比喻说,比如,上月10元买的原油,炼油厂必须经过加工后对外出售,加上加工费,出场的油价肯定超过10元,如果卖价为10元的话,炼油厂肯定是亏的。但国家要考虑国内重要的命脉行业,比如运输业以及农业等对油价的承受力,于是一直以来,国家都在有意识地控制油价。
    目前,能与消费者呼吁相抗衡的只有炼油企业的巨额亏损。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批发价格仍然倒挂1000元/吨,而炼油企业更是普遍巨亏,此次国际油价下降只是部分缓和了历年来的油价上涨可能造成的30%的价格差。
   不过,有人认为,中国炼化两大企业凭借海外扩张以及对整个行业的垄断,以低开发成本换取高额利润,所以应该在油价上得到补偿。但没有开采权或开采能力的中小炼油企业日子则艰难得多。
    记者认为,油价应该以市场为主导,政府控制为辅。油价作为市场变化的晴雨表,跟国际接轨更是一种必然,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而目前,最重要的是学会适应。


链接>>>
中国3次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
    1、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中石油和中石化两个集团公司之间原油交易结算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价格由原油基准价和贴水两部分构成。
    2、从2000年6月份起,国内成品油价开始参考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相应调整,当时参考的只有新加坡市场的油价。
    3、从2001年11月份起,中国又一次进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
    目前,“四个配套机制”已逐渐落实,但最为关键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却仍“待字闺中”。


东方网、CN汽车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