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页| 新闻| 车型| 卖场| 劲爆地带| 实用| 中国| 日韩| 欧洲| 美洲| 国内新车| 国际新车| 试车| 维权| 全景看车| 美女| 人物| 旧版|
北京车展恼人“七宗罪”
http://www.cnautonet.com    2006年11月28日 09:03        作者:人民网-市场报 史宝华

    企业宣传、媒体预热,早就闹得沸沸扬扬的北京车展终于在喧闹声中落下了帷幕。然而,抛开车展本身不说,被高调誉为A级车展的北京车展却在软件和硬件等很多方面凸显出缺位与不足,屡受诟病。

  1,管理不善

  首先是管理不善。第一体现在媒体证的申领方面。虽然主办方事先考虑得比较周到,为了改变以往媒体在展馆门口排队领记者证的尴尬,他们在此次车展前,特别推出了媒体证件网上登记平台,媒体人员可以足不出户就完成登记与申请流程。然而,好心也可能办坏事,由于主办方在一开始采取相当宽松的审批限度,申请记者太多,因此出现了“先到先得”的局面,即一些非媒体工作人员由于早申请拿到了记者证,而一些真正的记者却因申请时间较晚而被拒绝。

  2,“会虫”横行

  第二体现在展馆入口的把关方面。按说11月18日是媒体开放日,全部人数加起来也不过6000人,在12万平方米的展馆里,应该是相对宽松的。然而媒体日当天,展馆就出现了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的场面,而且,“会虫”满天飞,甚至有“会虫”以领取资料为由公开向记者索要名片。

  按说一证一人,各个入口还有保安严防死守,这些“会虫”是怎么进入展馆的呢?经过调查,笔者才得知“媒体证申领入口”就是最大的缺口,正所谓“百密一疏”,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3,设施太差

  其次是硬件设施太差。谈到硬件设施,第一就不得不说说厕所的问题。一位媒体朋友这样向笔者描述:“从2号展馆内绕场一周,一直寻到3号展馆,其中误入厂商后台N次,却依然没能找到正确的五谷轮回之所。”

  经过一番寻觅,谜底最终揭晓——厕所零星分布在部分展厅入口附近的单独建筑中,有独立出入口。此外,各展馆间也不规则地分布着疑似公交车的流动厕所。在厕所门口那长长的队伍里面,笔者看见了某汽车集团的老总,他一边挪步向前一边尴尬地笑笑。

  4,交通混乱

  如果说展馆里“一厕难求”,那么展馆外停车更是“一位难求”。一位观众向笔者反映,他开着车在门口转悠了近一个小时,才找到一个停车位,然而,还没等车辆熄火,收费员就走了过来:“停车费按天算,一天60元。”口气强硬至极,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一位展馆负责人告诉笔者,为了改变车展期间停车难的问题,他们在奥体中心和工人体育馆各开辟了1000个停车位,并在这两处设置机动的“摆渡车”供观众免费乘坐。然而, “摆渡车”并没有太大作用,有的车里甚至只坐了两三个人。很多私家车主都表示,把车停在奥体或工体再乘坐大巴到展馆太麻烦了。

  5,通道狭窄

  虽然号称12万平方米的面积,但相对于各大厂家“磨刀霍霍”的阵势,国展还是显得太小了。在各个展馆里,各大厂家都划分出自己的“势力范围”,留给观众的只是窄窄的一条通道,而就是这条狭窄的通道,每天却要容纳几万名观众,难怪很多人抱怨:“这到底是看车还是看人?”

  6,噪音扰人

  一直以来,国内车展就以嘈杂、喧闹而闻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主办方也提出对噪音进行控制,但效果并不明显。在今年的车展上,噪音仍是一大问题。一位观众告诉笔者,看完车展回来,他的嗓子就哑了。由于场内噪音太大,说话必须高声喊叫才能听见,实在太费劲了。

  7,卫生糟糕

  除了噪音问题,展馆的卫生和环境问题也不容乐观,随手拿来的资料被扔得满地都是,报纸、矿泉水瓶和餐盒也随处可见。

  “说来说去,总归是人太多了。”一位媒体朋友这样总结道。本来,观众对车展热情高涨,正是国内 汽车行业发展迅猛的一个最好体现,也是车展的本意。但是,在这种嘈杂、混乱、寸步难行的环境下观展,就连什么车长什么模样都不一定能看得清楚,更不用说去真正了解一款汽车,欣赏汽车所带来的精神享受。在这种情况下,看车展更像是逛庙会,热热闹闹过后,除了满地垃圾,什么都没留下。


东方网、CN汽车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