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页| 新闻| 车型| 卖场| 劲爆地带| 实用| 中国| 日韩| 欧洲| 美洲| 国内新车| 国际新车| 试车| 维权| 全景看车| 美女| 人物| 旧版|
和现代分手 江淮寻找战略转型“落脚点”
http://www.cnautonet.com    2006年11月1日 09:35        作者:中国经济时报 倪柏明

  近日,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江淮与现代长达10年之久的技术合作将在明年告一段落,江汽集团吸收创新的自主造车“第三条道路”已经收到成效。

  从这简短的一句话之中,可以看出江淮今后发展的大方向。江淮汽车有关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江汽集团一直重视企业的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和现代的技术合作,也仅仅是依附于产品层面进行的。

  左延安谈到,目前,江淮正处在非常重要的战略转型期,在“十一五”发展期间,江淮将从传统的商用车制造企业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的汽车制造厂,一方面做好商用车,一方面发展乘用车。

  2007年是与现代技术合作中止时期,也是江淮汽车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脱离现代的技术支持将会对江淮产生怎样的影响?江淮在今后几年内能否顺利转型?也许,从现在江淮为数不多的对外发言中能看出一点眉目来。

  坚持自主造车“第三条路”

  当前国内汽车制造的发展大致分为三条路线,左延安理解为:一是通过合资直接引进成熟技术,把国外的品牌、技术直接拿过来用;二是很多自主品牌走的路子,就是通过整合各种技术资源,“自学成材”;三是引进技术然后消化创新,也就是日韩企业走过的一条路子,江淮走的就是这条道路。

  从1990年代中后期引进现代客车制造技术,到2001年双方进一步合作瑞风商务车项目,再到2003年重卡合作项目的启动,江淮前后三次与韩国现代之间的技术合作,毫无疑问地加快了企业自主造车的步伐,缩短了产品创新的进程。

  瑞风就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一个典型例子,江淮当初从韩国现代引进瑞风商务车,走的是常规的技术引进路子,通过花费大量资金购买了技术引进的“许可证”,并向每台车支付一定的技术提成,但是,随着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目前的瑞风商务车其实已经有了很多的变化,外形的变化,配置的变化,有不少自主的技术在里面,且这种自主造车技术被更广泛地应用到新车型瑞鹰的研发和制造当中。

  记者从江淮汽车了解到,江淮的自主品牌产品依旧在开发,而且从来没有间断过。10月份小批量投放到市场的瑞鹰多功能越野车,年内向市场上投放的自主研发新一代瑞风商务车,以及即将在本月北京车展亮相的乘用车的概念车,江淮汽车的研发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完全能够自主开发新产品。

  尽管江淮在其发展道路上也曾有过合资意向,甚至在2004年,江淮、现代还曾就合资进行过谈判,但最终江淮还是选择了自主造车的道路。从目前来看,缺少了现代的技术支持并不会对江淮今后的发展造成太大的影响,江淮的自主造车之路已经初见成效,没有了现代项目的牵绊,也许对江淮来说是件好事。

  和现代分手 对出口是个利好

  “中国汽车出口利润比较乐观。”多数汽车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出口的利润高于国内的水平。在国内汽车市场利润大幅下滑的形势下,出口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当前国内商用车出口市场中,江淮载货车一直处于领跑态势,已经连续六年位居国内载货车出口榜首,每年出口总量呈上升趋势,产品出口东南亚、非洲、南美、中东,并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市场,今年上半年江淮又成功地打入欧洲市场。

  据统计,2005年度江淮汽车实现出口7000多辆,同比增长近130%。2006年1-9月份,江淮汽车完成出口6000余辆,全年预计实现出口10000余辆,已经连续六年保持卡车出口第一。

  尽管江淮汽车的海外事业开展得有声有色,但在国内、国际市场逐渐融合的今天,江淮汽车的出口产品过于薄弱、单一,已经成为制约其成为国际化综合型汽车企业的障碍。

  在国内市场,江淮汽车稳定发展得益于产品线的日益丰富,不知不觉间,江淮已经建成了国内品种齐全的商用车生产基地。客车及客车底盘已经成为中高档客车市场的主力品牌;瑞风商务车在MPV市场上占有率第一,成为公务、商务用车的首选;从微卡到高端轻卡,一直稳居国内市场前列的轻型载货车,以及中高端重卡向市场推广,江淮汽车已经完成了商用车市场产品多元化和专门化的战略布局。

  在国际市场,江淮汽车这种综合性发展战略稍显缓慢。据记者了解,在江淮汽车出口的统计数字中,是以轻卡出口为主,其他产品为辅的,而在今年上半年主营收入逾50亿元的数字当中,海外销售的收入仅为1.54亿元,只占到主营收入的3%。江淮汽车要想在出口方面有所作为,当务之急是扩大产品层次,丰富产品种类,加强出口的整体实力。

  从这个角度来讲,和现代在技术合作上的分手,对于江淮的出口形势将是个利好。因为现在江淮和韩国现代有技术合作协议,涉及到双方合作项目的产品还不能卖到国外市场。

  左延安表示,随着与现代技术合作合同的终止,江淮汽车进入海外市场将不再受到制约。以瑞风为例,更大的潜力还在后面,2007年以后,和韩国现代的技术合作告一段落后,自主开发的第二代车型就可以把第一代车的市场定位定得更准确一些,那个时候将同时面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情况又会不一样。

  江淮汽车给人的印象是低调的,对于国际化也是始终抱着务实的态度。他们认为,汽车行业是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的企业,因此企业的国际化决策应当谨慎,汽车企业的国际化不能是一时冲动,而应该是一种水到渠成。国际化首先须练好内功。

  说到底,汽车企业的国际化之路跟自身实力的积累有直接关系,江淮汽车系列举措印证了这一点,在轻卡已经取得稳固市场地位时,江淮将目光投向了MPV市场,在MPV市场站稳脚跟的同时,将产品线扩大到重卡领域,当企业的综合实力需要进一步增强的时候,江淮汽车又将战略目标定在了更为广阔的乘用车领域。

  从瑞鹰开始

  江淮寻找战略转型“落脚点”

  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左延安谈到:“一个成熟的企业,要赚三块利润,盈利模式一个是制造利润,另外一个是技术利润,第三是赚品牌利润。”在江淮汽车国际化战略的宏图上,其目标的重心最终指向就是技术和品牌两个利润。

  实现技术和品牌两个利润,与产品的定位息息相关,江淮把多功能越野车瑞鹰作为切入乘用车领域的第一个车型,而不是一般企业所选的轿车,也正是为了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

  选择瑞鹰这款RV车型,应该说是和江淮一直从MPV车型切入有关系,江淮汽车有关人士表示,现在的瑞鹰使用的是和瑞风MPV一样的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有20万台的生产能力。共用发动机,共用平台,包括后面即将推出的系列轿车,都可能要考虑这些因素。

  10月份开始,瑞鹰2.4L车型小批量投放市场,年底预计实现3000辆左右的销量目标,此后,瑞鹰系列产品还将陆续推出2.0排量以及2.0L+CDR/TDR等其它车型,而据江淮称,首款轿车将是2.0排量的中级车,也将是与瑞风通用的发动机。“一款发动机能做那么多车型,平台的规模效益就上来了,这样的话,质量控制能力、成本控制的能力就都有了。”

  在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桃花工业园江淮乘用车生产基地内,年产3万辆运动型多功能车项目(SUV项目)和年产5万辆轿车项目正在建设中,在此基础上,直接利用原有厂房及部分设备,并对原有部分设备进行适应性改造,新增年产6万辆小型多功能乘用车项目设备,扩建后形成二班制年产14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

  在和现代分手之后,江淮汽车的乘用车项目才渐渐地显露出来,而瑞鹰只不过是江淮汽车战略转型的一个开始,小型多功能乘用车(MMPV)以及2.0排量的中级车等等还将有更大的看点,关键在于江淮汽车如何选好下一个“落脚点”,好戏才刚刚开始。


东方网、CN汽车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