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页| 新闻| 车型| 卖场| 劲爆地带| 实用| 中国| 日韩| 欧洲| 美洲| 国内新车| 国际新车| 试车| 维权| 全景看车| 美女| 人物| 旧版|
打破“瓶颈” 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还需政策助推
http://www.cnautonet.com    2006年10月30日 10:02        作者:Sina

  2006年10月29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办、中国经济时报社和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协办的“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高层论坛”在重庆长都酒店隆重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冯飞部长在会上作了重要演讲。

  冯飞认为,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汽车市场进一步放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有利的外部条件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自主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却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如何才能打破这一“瓶颈”呢?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汽车企业的肩上显然责任重大。

  据徐留平透露,长安今年实施了一项旨在全面提升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实现产品、市场、体系、文化、成本五大领先的“事业领先计划”,希望通过实施此项计划,长安能得到快速发展,消费者也能得到实惠。“十一五”期间,长安将继续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拟投资56亿元用于自主创新产品的开发,研发投入总体上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选择清洁、环保、节能的汽车作为长安自主创新的突破口,相继投放32款适合市场和用户需求的新车,其中,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汽车16款,推出排量在0.7-2.0升的多款发动机,努力实现国家对未来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达60%和1.5升以下轿车占乘用车比例达60%的目标,全面满足市场对节能、环保、安全汽车的需求,着力打造全球共享的自主品牌,确保企业走出一条滚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冯飞指出,长安汽车集团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战略体系建设,制定科学的技术创新战略并加强实施与评估工作,规避技术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徐留平也表示,长安将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体系,致力于推动加快、加强产品与市场的反应,致力于以最少的投入、最好的市场表现,产生最好的效益,致力于确立产品牵引资源流动的龙头地位,逐步推进建立产品牵引各种要素流动,尤其是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等都围着产品转的新模式,提高从产品开发,到财务管理,到配套供应,到市场开拓的协同作战能力,建立一个以产品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本为核心,以用户为根本,以品牌为支撑的自主创新体系,形成一个“投资省、见效快、风险低”的自主创新模式,不断提高长安汽车的体系竞争能力。

  在现有条件下,自主创新仅靠汽车企业“单打独斗”、“风雨一肩挑”,显然还不足以有力推进中国向“汽车产业强国”的转变。

  冯飞认为,政府是长安汽车集团进行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政府与企业、国外合资合作方之间的联动效应搭建起了长安汽车集团自主创新的平台。日韩汽车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经验也表明,日韩汽车产业的腾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长安汽车集团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更是一件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益的事情,这就需要政府在体制、机制、税收等方面尽可能给予企业支持,为长安汽车集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徐留平也表示,加强自主创新是建立创新型国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确立我国汽车工业在全球汽车工业中地位的需要,但目前自主创新不论在政策上、机制上、技术上都还存在与其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例如,国家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逐渐明确,但在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评价机制上还不够,尤其在改变对现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考核机制,增强企业从事自主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需要更多的努力。就此他建议国家应尽快建立自主创新的评价机制,同时建立自主创新的合作机制和人才成长机制。国家应从政策上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共同组建公司化运作的技术开发联合体、技术联盟或研发机构,紧密各方合作关系,形成效益和开发风险分担机制。国家采取多种渠道培养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的科技人才、适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和掌握产品开发专项技能的专门人才,建立适应发展需要的用人机制,尤其引进有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使通过合资吸收和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得以扩散和转移到自主开发企业,使“市场换技术”的政策能够产生真实的效果。

  除此之外,他还建议国家建立自主创新的成果应用机制,使高校和研究机构成为企业持续获得新技术的重要渠道,紧紧围绕“从市场到市场”的“技术支撑链”的支持,更多地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产业创新系统化步伐,形成产、学、研协调发展的创新体系。多方互动形成合力,才能加速推动中国由汽车产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东方网、CN汽车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