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0月24日),上海汽车集团首款中高档自主品牌产品荣威(Roewe)750亮相,这也是上汽首次发布2.5V6豪华款和舒适款,并预计将在北京车展发布行政版。
上汽与南汽之间沸沸扬扬的罗孚品牌之争,以半路杀出福特收购罗孚品牌而有了个颇为尴尬的结局。与其说此番争夺显示了中国企业奠定自主品牌的急迫,不如说其在不经意间暴露了体制种下的企业劣根性。
上汽与南汽为罗孚而演出的一场典型的“窝里斗”,不过是中国汽车业内耗习性抖楼出的小段落而已。引进外资几十年来,中国汽车企业普遍的表现是:在外资咄咄逼人的强权前节节败退,结果呢,如今合资企业的产品权与销售权尽落外人之手,而对自己同根生的兄弟却是锱铢必较。从原北京吉普与长丰猎豹为争三菱商标的明争暗斗,到一汽上汽南北大众之间的争斗,都在自己跟自己较劲儿。内耗的劣根性,既让外资低看了中方企业,又给了外资诸多可乘之机。南汽上汽爆炒起的罗孚没落在中国人手中,大家却似乎都松了口气。凡是值钱的品牌,都是企业文化、民族精神的完美结晶。缺乏民族凝聚力的土壤,能培育出百年不衰的民族品牌吗?
一个外国败落企业的品牌,就值得兄弟企业之间大动干戈,说明中国企业对名牌的如饥似渴。但抱养的孩子就真能成为自己的吗?未必。这些年我们相信钱能买到一切,中国汽车企业的硬件环境早就与国际接轨,但软件实力上却相差甚远。由于消化吸收再创造之路难以走通,移植品牌国产化后贬值的车型倒可以数出若干。天津大发在市场极佳时做倒牌子、北京切诺基市场宠儿的昙花一现,都是引进品牌发育不良的前车之鉴。
外来品牌水土不服倒也罢了,最不愿看到的是因全力呵护引进品牌而荒废了血亲的品牌。北京212曾是中国一代百姓的梦,不无名牌培育价值。可惜BJ212的利润白白养了合资品牌十几年,最后却落了个黯然淡出主流市场的结局。中国人喜欢世界名牌汽车,也并非不在心底里怀念BJ212、上海牌、红旗这样真正的民族品牌。中国有汽车企业不缺收购国际名牌的气魄,缺的是潜心培育民族品牌的定力。在创造品牌事业中,民族汽车企业应是楷模,所以吉利、比亚迪、奇瑞等民族品牌的价值都在提升。以天价收购外来品牌划算与否,不同体制的企业各有一本账。
国有汽车企业买外来品牌的大手笔,显示着家大业大的国企心理,行政拍板下花钱当然痛快。求大、求洋、求新,基本是国企短平快“创新”“改革”的思路。在这样的模式下,企业文化就难免外表辉煌内里苍白。官本位文化、政企不分的企业管理经营模式,如此企业背景绝非良好的品牌成长环境。看看那些近年由国企跳槽到民企的设计人员,其企业忠诚度几乎为零。企业即人,如若人心不在,买多少知名品牌都换不来企业的生命力,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欣慰的是,上汽南汽都在创自主品牌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与其为一外来品牌不惜血本闹到兄弟翻脸,不如大家都好自为之潜心创出中国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