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即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经济工作从“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一大亮点。“好”在“快”前,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思路将更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毫无疑问,这对汽车工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2007年即将到来,中国汽车业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是:未来一年如何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如何做到增长得“又好又快”。
调整产业结构是当务之急
调整汽车业的产业结构这件事已经说了快一年,但到目前为止,“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细则”仍未颁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关负责人曾表示,“由于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又对其他相关产业有巨大连带作用,这些都增添了各利益主体间的复杂关系,所以需要长时间的协调,‘细则’也因此‘久拖未出’。”再复杂的事情终究也要理出头绪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指出:“要在政策落实上狠下功夫,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作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很多人不赞成笼统地说中国汽车产能过剩,它不是一种总量的过剩,而是一种结构性过剩。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认为,不能简单地把各企业的产能数字做加法,有很多产能是无效产能(包括虚报的产能和落后的产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技术升级。“经济型轿车并不过剩,过剩的是中高档轿车。另外,整车与零部件发展的严重失衡也应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炳炎说。
“要达到‘又好又快’,产业结构调整是必由之路。”在国资委研究员徐东华看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明年汽车业的快速增长不成问题,但要保证增长的质量、提升产业竞争力,则要有效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不盲目追求数字 戒除好大喜功心理
喜欢用数字说话,是多年来企业和行业养成的习惯。我们一直都在追求产销量同比增长多少、出口数量比进口数量增加了多少、跨国公司又新增投资多少、企业又建设生产基地多少……而这些好看数字背后的隐忧却被掩盖了。
举例来说,中国将迈入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但这除了说明我们拥有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之外,在其他方面说服力并不强。跨国公司纷纷到中国来消化产能,使自主品牌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跨国公司对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垄断,使我们的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一直发展不起来,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我们还不是汽车生产强国,轿车的发展仍处于追赶阶段。据统计,自主品牌轿车销量近两年虽逐步增长,但仍只占市场份额的20%左右;加上生产的多是中低档轿车,销售额占比不到10%;虽然我国
汽车出口量远远大于进口量,可出口额只有进口额的十分之一。目前跨国公司依然占领了四分之三的中国汽车市场。
“汽车产业不能盲目地追求增长速度,而要理性地注重增长质量。有人说今年汽车产量将超过700万辆,数字很激动人心,但汽车业一定要自省,这些产量有多少属于自主品牌?我们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出口到国外的产品收获了多少效益?”徐东华提醒说,“千万不要浮躁,要踏实走好每一步,从每一个企业做起。只有这样才能不赔本赚吆喝,真正做到‘又好又快’。”
与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才能达到“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任务时指出,“完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非常艰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挖掘潜力,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目标。”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对交通、
能源和环境等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如何实现汽车产业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问题已迫在眉睫。
“概括起来就是节能、减排、缓解交通压力。”国家环保总局一位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我们能做的就是用严格的政策来提高机动车的排放水平,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在闭幕不久的北京车展上,大多企业都展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虽然它们距离量产还有一定时日,但已能从中看到企业节约能源的意识。节能的最直接途径就是大力发展
小排量车,这一点让我们感到十分欣慰,大多城市已不再“限小”,消费者也都在积极购买和使用小排量车。最让我们担忧的是日益增长的汽车保有量造成的交通拥堵。交通问题专家段里仁告诉记者,这是很多国家都面临的难题,需要汽车企业与社会各界群策群力。
除以上三方面之外,在采访过程中,有专家也指出,将自主创新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也是汽车业增长“又好又快”的两个关键点。汽车业已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7年将是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关键一年,希望汽车企业抓住机会,稳扎稳打,真正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徐东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