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步迈入第二个二十年
二十年来,上海大众在中国轿车工业的领域里一直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无论是中外合资的方式,实现国产化的道路,售后服务网络的建设,还是提高产品开发能力的实践,都是走在前面,不断地探索着。上海大众取得的成绩,它对上海和全国轿车工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它也得到了许多相应的荣誉。我作为曾经参加上海大众创业和建设的一员,常常为此感到自豪。
二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轿车工业蓬勃发展,由过去上海大众的一枝独秀到现在的百花齐放,竞争是发展的动力,竞争也对我们带来了压力。面对新的形势,上海大众如何在今后的二十年里创造出新的业绩,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这是摆在上海大众各级经理和广大员工面前的一个大课题。就我个人来说,对上海大众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因为,上海大众已经具有了比较坚实的物质的、技术的和人才的基础。然而,我认为光有这些还不够,在某种意义上说,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发扬创业时的那种朝气蓬勃、艰苦奋斗的精神,如果这种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化,那么充满创业锐气的后来者就会赶上和超过我们。事实上我们已经感觉到了这种威胁。
问题明白地摆在我们面前,是守业还是继续创业?世间万事,不进则退,进得慢也等于退。改革、创新是我们永远的课题。我们要反思已经走过的道路,哪些是正确的,今后仍要坚持和发扬光大;哪些在过去条件下是可行的,而现在再这样做就行不通了;哪些是在过去就不对,现在再这样做就更为有害,必须马上纠正的。要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创新的精神,拿出有效的对策。不拘泥于以往的经验,不照搬别人的现存模式。要虚心向后来者学习,向竞争对手学习。我们的各级经理和广大员工,一旦重新以创业者的姿态投入到第二个二十年的奋斗中去,其巨大的能量将是不可估量的。
二十年来,与上海大众一起并肩战斗、为上海大众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共同体成员,包括几百个零部件企业、几百个销售和售后服务企业,他们同样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和变化,也同样面临着新的考验,上海大众将会与他们一起,把第二个二十年作为新的起点,以市场为镜子,不断改革创新,改变老观念、老作风,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夺取新的胜利。这是我的一点期望,也是祝愿。 王荣钧
(本文作者为上海大众原总经理、党委书记、共同体理事长)
驶向彩虹
对于上海大众第一任人事执行经理费辰荣来说,1984年10月12日是一个如彩虹般的日子。这一天上海大众举行了奠基礼,恰巧,费先生的外孙女也在这一天来到了这个世界。
二十年前,那个和上海大众同时呱呱坠地的婴孩就是我。如今我已是一名独自在外求学的大学生,上海大众也将迎来她的二十周年纪念,而费辰荣先生却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直到今天我都记得外公坐在车里冲我挥手的一幕,记得那款最经典的颜色。虽然时隔十几年,外公的面容已经模糊,但是那辆车、那种感觉却深深刻在了我的心中。中国第一辆奥迪,红色。在我对这个世界还朦然未知的时候,那辆奥迪就代表了世界上所有的小轿车,没有什么比她更令我神往。
从稚嫩走向成熟,每个人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上海大众的每一位员工都为上海大众的成长努力着,为上海大众的成功骄傲着。虽然外公没能亲眼见到上海大众龙腾的那一刻,但我相信他知道。知道我上初三那年出了“99新秀”,我拿身份证那年出了“桑塔纳2000”,我高中毕业那年出了“POLO”,又有了“桑塔纳3000”,GOL和帕萨特,每一款新车型都为上海大众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章,让我更为我的出生日感到骄傲。
我一直都觉得上海大众延续了外公的生命。我从没有因为外公的离开而觉得失去了他的关怀。当有上海大众车从我身边驶过的时候,我会觉得是外公在对我微笑;当乘坐上海大众车的时候,我会觉得是斜靠在外公的臂弯里;当我考到驾照,开着一辆上海大众车的时候,我觉得我长大了,可以陪着外公远行了……
外公为我起名“未晞”,我想他是要告诉我:未来总有希望,希望总在未来。现在我将这句话送给上海大众,以及上海大众每一个员工,感谢他们给上海大众注入了活力,为每一辆车赋予了生命。
二十岁的我,离开父母开始了人生另一段旅程。二十岁的上海大众,正准备驶向更高更远更美的彩虹。
王未晞
(注:费辰荣系上海大众首任人事与行政执行经理,亦是上海大众项目引进办公室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项目谈判与公司筹建等重要工作。王未晞是费辰荣同志的外孙女,生于1984年10月12日,与上海大众同龄。)
上海大众 我为你动容
这两天,一直被这样一件事感动着……
一位好友兼同事打来电话。那天他在一所培训学校上课,老师知道学员都来自上海大众,话题自然离不开汽车。这位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表达着他对美系车的赞赏之情,全然不顾台下几十双眼睛火辣辣的质询,最后竟然抛下这样一句总结陈词:“我买车就买美国车,不会去买上海大众车”。此时,我的朋友拍案而起:“老师,你的个人喜好我无权干涉,但是请在发表评论之前,先问问自己,你了解上海大众车吗?如果不了解,下了课我会慢慢给你介绍。但在这之前请您说话有点责任心。”
听完好友的诉说,让我动容的不是当时的情景多么令人兴奋,而是他们,上海大众可爱的员工,他们不顾一切捍卫企业的荣誉叫人动容,他们让我看到了上海大众的希望!然而,在情感宣泄的同时,朋友也有隐忧。“为什么上海大众车的质量首屈一指,却仍有如这位老师一般‘不识货’的呢?”是啊!再想想目前上海大众严峻的销售形势,我和朋友都感到一丝心痛。
如今的形势,已不是能抱着龙头老大的座椅高枕无忧的时候。诚然客观因素非你我就可扭转,可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很简单,必须我们改变自己。
首先要改变我们的观念。告别盲目的优越,相信市场的残酷,摒弃人在树下好乘凉的想法,认真寻找差距,不断改善自我,这才是需要我们不断为之努力的。在这点上,我看到很多人都在反思,尤其是一些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他们已经开始行动。“一听钟情”、“POLO用户服务”、“市场零距离”等系列活动,我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企业助威呐喊。
还要改变我们的态度。很多时候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先拥有企业兴盛的共同愿望,朝着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我们才谈得上真正的合作。在企业中,我们必须记住自己不仅仅是自己,你我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上海大众人。
再则要改变我们的言行。很奇怪,为什么当我们的生活、事业都依附着一个企业的时候,有的人对她却还是牢骚满天。也许这是一种不断要求进步的表现,然而抱怨多了难免伤害感情。当新同事来了,你向他抱怨工作的种种不是,那时你伤害的是他日后工作的激情;当别人热切地向你询问公司产品的情况时,你却宛若专家一样列出一串的毛病,那时你打击的是他对大众产品的热情。除了生养的父母之外,对企业我们也应该心存知恩图报的感情,也许你的期许很高,但回报是相互的,真心付出才可能收获更多。
上海大众二十年的辉煌有目共睹,但二十年的辉煌也掩盖了很多不足。作为每一个身处其中,并热爱着这个家庭的员工来说,我们希望有一个美好的环境,不仅仅是物质的,也是人文的。尊重企业、热爱企业,在呼吁企业给你文化熏陶的同时,请别忘了我们正在创造着文化,精诚合作、变革创新等等,都需要我们去履行、去传承!当我们在为企业二十年的辉煌感动时,也请努力让企业为我们而感动! 汽车一厂油漆车间 黄玲玲
一隅窥全貌
清晨,当我走进锅炉运行控制室:一排控制柜驻立在中央显得大方、协调,电子计算机不分昼夜监视着锅炉运行的安全,一列列控制按钮实现了远距离实时控制,方便而又快捷。这就是上海大众的锅炉房,上海市样板锅炉房,我们每天工作的场所。
回想创业之初,1984年时的锅炉房,就位于现在汽车一厂锅炉房旁的气泵站房处,那时大炉间只有四台DZL4-13的半自动快装小锅炉,总供汽能力仅为16吨/时。基本上为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随着汽车一厂3台10吨/时锅炉改扩建工程的完成,最初的锅炉房完成了历史使命,但原先的站房并没有立即拆除,几年前尚可看到两根烟囱的情景。它见证着锅炉工段发展的开始,也见证着上海大众辉煌腾飞的起点。
桑塔纳2000的上市,公司发展由此迈上了“快车道”。锅炉工段在规模和技术含量上也上了一个台阶。三台SHL20-1.25A水管锅炉的建成使用,使汽车二厂锅炉房的供汽量达到了60吨/时,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高科技装备,更是大大提高了锅炉运行的安全性。锅炉工段也首次获得了上海市十佳样板锅炉房的荣誉称号。
1994-2004年,是上海大众飞速发展的十年,公司的年生产规模已超过30万辆。ISO9000、ISO14000体系的相继建立和实施,使锅炉工段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环保运行的水平又有了质的提高。发动机二厂、汽车三厂锅炉房的建成使用、蒸汽连网管道的竣工、35吨/时锅炉房的扩大改建,无不是上海大众近几年来长足发展的最好证明。现在的锅炉工段,是一个拥有操作人员78名,总供汽能力350吨/时完全实现锅炉安全、经济、环保运行的先进集体。就在不久以前,汽车三厂锅炉房刚刚通过了上海市样板锅炉房的审核。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锅炉工段这个处于公司基层一隅之处发生的可喜变化,正是上海大众迅猛发展最真实的写照。
维修及模具制造科 动力供应股
我与第一辆桑塔纳合影
我小心地从相册中捧出这张细心珍藏的照片,微微的泛黄不经意间流露出已逝的年代。21年前的记忆依旧历历在目,那时上海大众还没有正式成立,在上海汽车厂四车间的一块场地上,成立了CKD小组。在当时的七位成员与德国大众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造出了第一辆桑塔纳轿车,全场沸腾了!高兴之余,我抱着才10个月大的儿子留下了合影,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如今,上海大众走过了光辉的20个年头,我的儿子也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
回想当年,我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桑塔纳轿车在中国驰骋20年,可谓是创造了中国汽车业的一个神话。如今,我们站在二十一世纪的浪尖潮头,将面临一波又一波的挑战,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车身配件厂的一员,我们需要蓬勃发展、健康向上的企业形象,我们更需要上下团结一心、同甘共苦的工作氛围,将一己私利暂放一旁,将企业利益置于最高,把工作做得更好、更细致,真正做到:“造每台车身、让顾客放心;用一片真诚,换大众满意”。抓住机遇,从你、从我、从大家做起,以“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的信念,再次展现企业的辉煌成就。
上海大众联合发展车身配件厂 陈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