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1:挪用保费
现象:消费者相信个人承诺,直接向某非法中介个人递交保费。
风险指数:★★★★
分析:非法中介的个人承诺如果不予兑现,客户在后期就难以正常享受保险公司的理赔。
“面具”2:假保单
风险指数:★★★
分析:客户持有的保单是假保单,纯属无效,使其无法获得正常理赔。
“面具”3:鸳鸯单
风险指数:★★★
分析:一个保单保两个客户,即一单保两车,保单无效,客户双方无法获得正常理赔。
“面具”4:虚假承诺
现象:非法中介个人对客户承诺,即使不向品牌经销商购买保险,汽车在出险后也可到这些品牌经销商的任何维修站点进行免费维修。
风险指数:★★★★★
分析:实际上,那都是该非法中介个人对客户单方面的承诺,与这些品牌经销商并未真正达成什么正式协议。
“面具”5:误导客户
现象:消费者相信非法中介个人为自己选择的保险公司,进行投保。
风险指数:★★★★★
分析:由于非法中介个人都未经过专业考核、通过资质验证获得专门合格证,并在一些关键细节上误导客户,发生事故无法实现承诺。
“面具”6:弄虚作假
现象:消费者惯性思维地相信朋友或无资质的个人中介,在出险后,将汽车全权交由该人进行定损、维修、理赔,直至取到车。
风险指数:★★★★★★
分析:客户往往都不了解保险知识和程序,在没有现场监督的情况下,很容易让这些人有机可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