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22日清晨7时,坐落在成都神仙树南路的西行驿站酒吧门前显得有些忙碌,一群行装打扮的旅人正在布置着车辆和进行着行程的交流。
上午9时整,整装完毕的四辆自驾车队缓缓依次驶出,自此,便正式拉开了SOHU自驾中国50条经典线路评选活动的川西北高原之旅。
本次川西北高原之旅的大致线路是从成都出发,经丹巴、八美、塔公、新都桥、康定、泸定、天全,最后回成都的四天三夜行程。所经地区属川西北高原,就纬度而言,应属于亚热带,但由于地势高亢,却是典型的高原气候与风光;由于特殊的地缘位置与历史形成,该地区藏、汉、回、羌等民族共处,沧桑与共容造就了边缘的人文景象,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现象相得益彰,实属四川之旅的经典线路。
自驾车队穿过成都市区,经三环路进入成灌高速公路。
作为本次自驾活动的SOHU特派随队记者,于前一天的黄昏飞抵了这个阔别了5年的城市。在晨曦中,才得以重新认真的审视这个西部重镇城市。道路更为的宽广,车辆明显增多,现代化设施齐备的高层建筑林立,上班的路人匆忙而有序,与5年前的那个道路小巧,一如满街疯跑的小巧奥拓,满世界搓麻声不绝于耳,一派质朴而悠然自得的休闲生活小城,已然是截然不同了。现代化的进程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每一个角落,不可阻挡,不知道在繁荣的背后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悲哀。
自驾行程的第一站是卧龙自然保护区,距离成都大约100多公里。卧龙是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高山生态系统以及大熊猫、金丝猴等珍惜动物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点57分,车队驶出高速公路,经过收费站后,前行二三公里便进入了都江堰市区。一路经过了青城山和都江堰风景区。虽然仅仅是经过,但透过打开的车窗,仍然能感受到不同于城市里的清新空气扑面迩来。
由都江堰过青城大桥后,车队右转往汶川方向绕行,后奔小金方向。此时,道路情况开始变得复杂,进入到了盘山道路的行驶。有些急弯弯道限速都在每小时30公里。由于很多山路路段正在修路施工,路况变得恶劣,车队行驶的异常谨慎。领航的一号车不断的通过电台急促的向后车通报情况。
在经过了近1000米的友谊隧道后,车队驶入阿坝藏族自治州,山路变得更加艰难,山区云雾茫茫,阳光也不见了。
11点30分的时候,车队终于见到了四姑娘山风景区的路牌。车行20分钟后,见到了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指示标。此时,海拔高度为1300米。
中午,车队在熊猫山庄用餐。虽然是熊猫山庄,却没有见到熊猫和金丝猴等珍惜动物;尽管如此,但环绕着群山的云海也着实的让队员们兴奋了一阵子。
也许,熊猫和金丝猴本就不是供人们来打扰的。每个群体都有每个群体自己的生活。我们来看这些珍稀到濒临灭绝的动物,到底是觉得他们真的可爱和稀少呢,还是来观赏他们被人类逼到了绝境的可怜而又可悲的生存状态呢?
车队用完午餐,做简单休整后,于13点准时出发,前往当日的目的地——丹巴。仍然是盘山路,仍然是向着更高海拔攀升。
14点30分,车队攀升至巴郎山海拔3200米处,放眼望去,群山苍翠,包裹在洁白洁白的云彩之中,透过云层的片片蓝天愈发显得湛蓝而纯净。这种奇美的高原山地景致,让来自都市的队员们都兴奋不已,奔跑着、欢呼着,争相拍照。
车队继续沿着盘山路上行,在海拔3500米的高度,在车队的右侧前方,领航的一号车惊奇的发现一位骑着自行车带着行囊穿越在云层里的行者。因为高海拔和山路的大坡度,他骑行的异常缓慢而艰难,但却没有一丝的放弃,坚持着虽然缓慢但却坚定的骑蹬。这位勇者的精神和行为深深的鼓舞着车队的队员,车队集体鸣笛并打开车窗招手致敬,同时竖起大拇指赞赏,以表示钦佩和敬意。由于山道险峻,无法停车拍照,未能留下勇者的影像实属遗憾,但是值得相信,这位勇者将会给所有遭遇到的人以鼓舞,并作为旅程中的榜样,时刻鞭策自己前行,永不放弃!我想,这种鞭策存在在无论是赏景的旅游中,还是在人生充满了变数的旅程路。
15点,车队攀升到了海拔4200米,整个车队穿越在白云之中,车队的队员都从车窗伸出手去,一把一把的在白云之中做抓的动作。白云根本就是抓不住的,但是,每一个旅者身临其境,都是在用心灵来抓住那难得的片刻感受。
旅游,不应该是一种肤浅的记录和经过,应该是更多的心的感受和悸动,是对美的,对大自然的,是对旅游中经过的……
15点30分,车队终于攀升至巴郎山和四姑娘山交界处,也是我们经过的最高海拔处4523米。虽然刚才还在3200米的海拔高度凭借着还算强健的身体奔跑跳跃的自己,但在这个时候,一推开车门下车,便强烈的感觉到了头晕。这是缺氧的显著表现。
山顶山阴云密布,一片白茫茫,能见度极低。货车与旅游的大客车穿梭而过,道路状况较差,甚至有些泥泞。大家匆忙的拍照留影后,便急着要下行,希望高原反应能够得到缓解。
应该说幸运的是,在这个如此恶劣的天气里,自己居然能从高原人那里拍到他们刚刚采到的雪灵芝和红景天全株。这对于对中草药有着兴趣和研究的自己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惊喜和收获。
16点,车队到达四姑娘山的猫鼻梁处。这个地方是观赏四姑娘山的最佳地点。当车队到达的时候,天气居然转晴了。此时,湛蓝湛蓝的天空,洁白洁白的云彩,葱郁的群山,笼罩在阳光和白云之中的雪山峰,色彩缤纷,相映成辉。好一派秀美的高原山地风光!观者无不赞叹着雄伟,赞叹着秀美,体会着壮观,体验着震撼。也许,在各自的心里,在这如此美仑美奂的景致中,也在对自己的人生、爱情和生活更会有着不同的感受和思考吧。
车队里的一对60岁的老夫妇平静而满足,相互扶携,共赏美景,指点江山,仿佛是对过去的回味,也象是对晚景的憧憬。他们淡定的笑容,同样具有着象眼前美景一般的感染观者的力量。
告别了在阳光下竞相展现的四姑娘山的美貌,车队依依不舍的驱车下行。
18点30分,车队驶出阿坝州,进入到了甘孜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穿越过著名的丹巴美人谷,车队与夜幕来临的时候,在19点30分进入到了丹巴县城,入住丹巴假日宾馆。
车队在第一天的行程,行驶了约370公里,其中有大约300公里的盘山道路,而且路况恶劣。在来自1039汽车俱乐部刀子的领航下,车队经历了考验,安全抵达了本次行程的第一站。通过艰苦路段的磨合以及对山路行驶的适应,更对刀子丰富的领航经验,车队对于未来三天将要经过的全程约500公里的盘山道路,信心坚定而又有把握。
2005年9月23日,阴。丹巴县城。
早上7点钟,一起床,便感觉浓浓的潮湿和泥土青草的味道从窗户毫无阻挡的飘进来。
抬望眼,厚厚的云已经开始弥漫着山头。宾馆门前的大渡河,流水比昨日更加的奔腾,却愈发显得秀美。
四川是个盆地,雨量比较充沛,特别是夜雨的现象更加频繁。昨夜是听着大渡河的涛声和川西的夜雨声入睡的。虽然已然是秋天,没有了“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诗情画意,但“巴山夜雨涨秋池”却带给旅人在清新和惬意中的一丝丝乡愁。
丹巴是大渡河上的第一城,古称章谷,藏语的意思是岩石上的城镇,是一个深藏在横断山脉的世外桃源。由于一方水土的孕育,这里自古就多出美女,所以又有“美人谷”之称。
因为昨天是夜幕中进城,所以,美女谷也是匆匆的穿越,至于美女更是没有见到。不过夜幕中的群山媚影,大渡河如纯白哈达般的蜿蜒,涛声一如银铃般悦耳,夜雨更似大珠小珠落玉盆般的清脆,这一切,不都是在彰显丹巴之美吗?!
美不在于某个形式,美在于心灵,在于用心的感受。
7点30分的早餐是在大渡河澎湃的涛声中开始的,也在青草芬芳中结束。
8点时分,车队出发,经过了一段泥泞的山路,来到了当地一个藏民家参观和交流。对于藏族,我们了解甚少,也都是从支离破碎的传言中得知的一知半解。所以,在爬山前往白云深处的那个藏族庭院的时候,大家心里多少也有些忐忑。
女主人真挚而朴实的笑容,让大家很是欣慰了。其实,在进入到甘孜以来,大家在路上,已经多少对当地的少数民族有了层面上的了解,这里的孩子,无论是见到大客车,还是我们这样整齐划一的车队,都会靠边、驻足、行礼,表情是真诚而又严肃,更多的还有友善。他们的热情和友善可见一斑。
藏族的建筑很有特点,保持着鲜明的个性,并没有因为与其他民族的融合和共处而失去自己的特色。经幡是必不可少的,记得前两个星期在新疆的时候,在塞里木湖畔,自己虽然拍了好多经幡的照片,但却没有明白其中的含义。是藏族女主人为我揭开了谜底,经幡其实就是把写有经文的布,挂在特定的地方,或是绳子上,或是柱子上,每一次风过,就等于是自己念了一次经。风过,就是自己念经,真是体现了藏传佛教天人合一的朴素宗教思想。
在一进门的房门口,我发现了一个书包挂在那里,这说明女主人有一个上学的孩子。那个书包已经很破旧了,好象是挂了好久好久。也许,女主人的孩子已经过了背这个双肩背包的年龄了。令我哑然失笑的是,那个书包上绣的几个字:“我爱你,就象老鼠爱大米”,我以为这多少体现了一些时代感,但回过来一想,又感觉摸棱;不知道是那首传唱网络的歌造就了这白云深处的时尚,还是这个朴素的文字造就了那首时尚的歌。
比我们先到的有一群重庆的游客,看样子听动静象是哪个衙门口的。大呼小叫不说,把主人家的屋前屋后的苹果也是采摘的一塌糊涂,摘下来咬两口便随手扔掉的,把苹果皮削的只剩下贴着果核的,用大包小包装起来的;还有几个男人在主人家接待的客厅里,同年轻的女藏族接待搭讪刁难的,那程度,要说搁平时,说是性骚扰也不为过!
见此情景,车队的队员多少心里有些不快。不过人生地不熟的,也只有低头而过。连主人热情端上来的奶茶也没有喝,便匆匆离开,生怕被别人误会是与那些人合流同污。
其实,旅游也是一种素质。
我们千万不要因为放松了心情,便放松了做人最基本的准则。
尊重别人,也是在尊重自己。
9点钟,车队继续出发。沿着大渡河逆流而上。大约半个多小时,进入牦牛谷风景区。
由于前夜的大雨,盘山道路上经常遇到泥石流、滑坡、塌方、抢险施工的路段,行程显得艰苦而又缓慢。好在大家的心情还是被越来越奇美和秀丽的风光所吸引。白云大朵大朵的环绕在苍翠的群山,碧水欢快愉悦的流淌在深山峻岭之间;山景过眼,风声过耳,草芳过鼻,特别的令人心旷神怡。真是应了伟人的那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
作为旅人的脚步,我们略微显得匆忙了些。
也许,自驾旅游本身就是一种经历,是一种路过,是一种参与其中的游历。
就象人生,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停留于一点,只能按照运行的轨道和规律继续。
而就风光来说,再美的景色,对于大多处身都市的旅行者来说,更多的游者更多的情怀是叶公好龙。
风景,经过才是一种美丽;而停留下来,对于旅者来说,可能会成为另外一种围城。
记得自己在依依不舍、带有太多遗憾离别新疆的时候,曾经说过,人生其实就是一个缘分接着一个缘分,一个离别接着一个离别。对于风景与旅人的遭遇来说,应该更是如此。
只是我们在缘分和离别中,收获到了与风景之间知音似的灵犀,那也是足够了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更何况我们与风景之间,风景用她的美触动我们的心灵,而我们用心灵书写的文字来感应风景,这本身就是一种知音与知音的灵犀。
经过是一种美丽。
在美丽的风景中,我们车队逐渐前行,在海拔3500米的时候,高原上的草原蓦然现于眼前。象进入桃花源的那个渔人,眼前豁然开朗。
遍布连绵起伏的山坡的牛马,悠然其中,偶尔抬头看看我们这些匆忙赶路的游人。
奇怪的是,没有看见羊,是高原上不适合羊的生存,还是游人太多把羊都给吃完了,到我出了川西也没找到答案,因为,我这已经适应了羊肉的胃,始终没有得到吃上羊肉的满足。
12点,车队进入八美。还有十多公里就将要进入海拔3800米的新都桥界了。为了保证大家的体力,车队决定在八美就餐。
可能是高原的缘故,饭菜都有些夹生,好象当地人都很习惯了。
我们好不容易抓到的鸡也是在大家都强行吃完了午饭以后才炖熟。汤倒是很鲜美,每个人都喝了很多,剩下的也不舍得倒掉,打包带走了,准备晚上加点水,继续喝汤。
两天以来,能吃上这样的美味实属不易!
14点,队员们带着满肚子的鸡汤进入了新都桥界。
14点30分,到达塔公草原。
时令秋季,草原上,已经是青黄相间了。秋风的凉意吹透单衣,让人多少也觉得有些肃杀。几个爱好骑马的队员已经迫不及待的纵马准备狂驰了,不过,我始终也没有看见他们狂驰的状态,马都是慢悠悠的,没准都没人跑的快。可能是在高原上,对于氧气的需求,它们也未必比人好到哪去。
对骑马早已无甚大好,所以,自己便独自漫步。
在草原道路前方的转弯,却发现一处寺庙,围墙外是一排转经墙,藏民信徒虔诚拜祭环绕。在转经墙的转弯处,有一淡定老僧,靠墙跌坐。看见我发现他,他也发现了我,居然和善的冲我挥起手来。正是这冲我挥手的缘分,让我在接下来有了意外的收获。
组织那些被慢马折腾累了的队员,一起进寺庙瞻仰。
这是一座藏传佛教花教的寺庙。浓郁的宗教气氛让大家都寂静而庄重。
我依佛礼,见僧人便合什问候,在大殿,与一大喇嘛眼光对应之处,竟然有灵光闪现。大喇嘛居然破例带我等几人,参看了活佛的起居室,这在这个寺庙里是不多见的。
出了大殿,自己心里一直在惦记着墙外淡定的老僧,便绕行后院,进了塔林。我本以为那里必有后门,能让我穿行通过,与老僧结缘。不曾想,在塔林里转了几圈,最后确认无一处门可出,黯然回首之际,竞发现了一处藏书经文石碑残片。心中转念想,那定是因果,所以,便坦然挑选了两块,揣入怀中,欣然而归。
万物静观,唯缘自得。
离开塔公寺,车队前行,在离新都桥大约几公里的岔路口,遇到了在路边休息的一辆北京吉利。车的主人是一对自驾旅游的六旬老夫妇。二老从今年4月出京,走走停停,已然行程近万公里。此时正是从云南的丽江住了四个月后,经稻城穿越川西,而后青海湖。由青海湖,大约在10月10日返京。
他乡遇同乡,当然是格外的亲热,寒暄问候自不必少,后来聊的投机,便结伴同行前往新都桥同食同宿,聊叙乡情。
18点时分,车队抵达新都桥。
新都桥的食宿条件都不尽如人意。
不过,有青稞酒,有真朋友,就是最好的江湖了。
那晚,有李白的将进酒佐餐,有曹操的短哥行助兴;那晚,有东坡水调歌头寄思,有三变鹤冲天词言欢。
那晚,大家醉了,醉在高原上,醉在乡愁里,醉在旅途中。
醉的酣畅淋漓.(王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