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高山反应
1、高原的环境特点
(1)缺氧: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氧气压力也会降低,海拔4270米处氧气压力只有海平面的58%。(2)寒冷: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5度。因此,高原地区的气温比同一纬度的其它地区更寒冷。(3)湿度低:高原的湿度较低,使人体排出的水分增加。高原上每天通过呼吸道和皮肤排出的水分为1.5升和 2.3升,在不包括出汗的前提下,就达到同一纬度平原地区人体所有体液排出总和的1倍。(4)辐射强:在海拔3600米处,电离辐射、紫外线强度和对皮肤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三倍。这些射线通过积雪的反射也非常强烈。积雪可将90%的紫外线反射回地表面,而草地的反射率仅为9%—17%。
2、人体对高原的环境会作出相应的调整,形成一些适应性变化
(1)血液系统:进入高原后2小时,机体开始产生过多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每星期升高1.1克,约6星期后升高至原有水平的1.4倍即20克左右。回到低海拔地区后会逐渐降至原来的水平,并在继续下降3星期后出现轻度贫血,随后还会回升至正常水平。从高原回到低海拔地区后的1个月左右,不宜重返高原。(2)呼吸系统:人体会因缺氧而过度换气通气。在海平面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钟需要250毫升氧气,也即须吸入5升的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人体必须吸入7.5升的空气。人们会感到呼吸急促,如果加上运动,就更有气不够用的感觉。(3)循环系统:由于缺氧,旅游者一般的情绪兴奋和轻微运动都会使心跳加速。初到高原,晨脉较海平面水平高20%左右,10天后降至原来水平。通过测量晨脉的变化程度和恢复时间,可以判断人体对高原的适应能力。高原地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的发病率非常低。(4)免疫系统:在高原环境,担当人体免疫重任的T淋巴细胞会受到损害,使机体非常容易遭受细菌感染。
3、见识高原病
(1)急性高山病:一般发生在进入3300米以上的头两天,尤其是起初6—9个小时。识别要点为头痛,加上以下任一症状:全身疲乏无力,头昏眼花,失眠,恶心和呕吐。(2)高原肺水肿:未经治疗的高原肺水肿死亡率为40%。识别要点为出现以下情况中两项以上者:休息状态下呼吸困难,咳嗽,虚弱且活动量明显减少,前胸有堵塞感,皮肤苍白且发绀,心率增快。(3)高山脑水肿:未经治疗的高山脑水肿病死率为14%。识别要点为急性高山病的症状,无法走直线,出现精神异常。(4)慢性高原病:指对高原环境已经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出现对高原环境的不适应。识别要点:乏力,头痛,头晕,发绀,运动时缺乏耐力等。(5)其他: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旅游者还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1500米:在暗处的视力减弱;1500—1800米:思维功能减弱或缺乏;3300米:复杂的算术开始变得困难;4600米:写字和考虑问题受到影响;5500米以上:100%的游人会患上咽喉炎和气管炎。
4、进入高原前的准备
(1)从决定去高原旅游的那天起,就应当增加无氧锻炼的时间。无氧锻炼指大运动量的剧烈运动,可使机体对缺氧状态产生一定的耐受力。
(2)在高原地区,呼吸系统非常容易感染,应带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高原卫生条件有限,容易患肠胃炎,可以带上环丙沙星或磺胺类药物。还必须准备利尿剂乙酰唑胺,可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消除阵发性夜间呼吸暂停,提高睡眠质量,减少晨起时的头痛。每天两次每次125毫克,或每天一次每次250毫克。进入前24小时开始服用。
(3)乘飞机进入的前一天,要保证充足睡眠,忌油腻,不喝酒。如果乘汽车进入,每天上升高度控制在400—600米。每到一个新的高度,要逐渐恢复体力并适应缺氧环境。
5、在高原旅游期间,必须严格遵守以下事项:
(1)多饮水:由于空气湿度低,人体容易脱水,加上血红蛋白增高,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缺氧和寒冷的环境又使血管收缩,极易形成血栓。进入高原后要不断少量喝水以预防血栓,一般每天需补充4000毫升液体。因嘴唇容易干裂,可以外用润唇膏改善症状。
(2)戒烟:一氧化碳是香烟的重要产物,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是氧气的250—300倍。如果在高原地区大量抽烟,将明显加重高原反应。
(3)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腹式呼吸比胸式呼吸更为规律和有节奏,也是哮喘病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本能的呼吸动作。旅游者在行走或攀登时,可将双手置于臀部,使手臂、锁骨、肩胛骨及腰部以上躯干的肌肉作辅助呼吸,以增加呼吸系统的活动能力。
(4)防辐射:高原特别是雪地紫外线强,易损伤皮肤和眼睛,应尽量避免皮肤裸露。
(5)刚到高原,应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兴奋,避免洗很烫的热水澡,以免循环加快而加剧缺氧,导致肺水肿。
(6)保持高碳水化合物、高植物蛋白和低脂肪的饮食原则。糖类不仅能够快速提供热量,而且可增加氧气的交换通气量。过量脂肪和动物蛋白可加重高原反应。
(7)高原反应容易导致失眠,可以当服用安定保证睡眠,以及时消除疲劳。
6、高山病的机理
飞行进入方式较少发生高原疾病,据统计飞抵拉萨的旅游者中有1%的人会罹患高原病,而一些高原旅行的经典路线上有50%左右的高原病发病率。主要是体力消耗越大,身体对高原的适应就越困难。要把旅途疲劳与高原发生的不适区分开。
高原适应的过程,过去的研究将重点放在红细胞生成素以及逐渐增多的红细胞上,而呼吸的增大(每分钟通气量),以及其它更精妙的在激素和细胞水平上的适应可能是更重要的。如果足够慢地上升,这些适应过程可有效地发生而不会有高原病的罹患。如果上升速度快过身体的适应,就会有患高原病的可能。
高原病一般分为三种综合症:急性高山病(AMS)、高原肺水肿(HAPE)和高原脑水肿(HACE)。这些综合症在病理生理学上是有联系的,一些人以脑部症状为主,一些人以肺部症状为主。急性高山病多起于脑部症状,表现为头痛、食欲减退和疲劳,可以发展到剧痛、恶心和呕吐以及极度乏力。有时这些症状足够严重就成为了高原脑水肿,其诊断多半是出现了意识改变或躯体运动失调,高原脑水肿会快速发展到昏迷直至死亡。它可单独出现也可和高原肺水肿伴随发生。高原肺水肿通常没有脑部症状。如果肺部症状单独出现,它的进展会从活动耐力降低、行走困难,发展到严重呼吸困难、胸闷,一直到连坐着都呼吸困难,这样就会快速演变为急性肺水肿,衰竭时会有粉红色、泡沫样痰出现。适应似乎是遗传控制的,有些人到高原很容易适应,而另一些人甚至不能去超过海拔3000米的地方。
7、高山病的防治:
预防方面包括可以服用中成药,如西洋参、红景天等。西药目前认为比较好的是心痛定,但个别人会产生头痛等副作用,应遵医嘱。初上高原时,要自觉休息好第一天。解决一些常见症状可以使用:芬必得治头痛,维生素B6治恶心呕吐。不要背着恐惧心理这个大包袱上高原,有些事是你越想它就越容易得到它。登山时应步调平稳,并配合呼吸,使运动量和呼吸成正比,避免急促呼吸。上升的高度应逐渐适应,每天攀爬的高度应控制,以适应高山气压低、空气稀薄的环境。行程不宜太紧张,睡眠、饮食要充足正常,经常性地作短时间休息,休息时以柔软操及深呼吸来加强循环功能及高度适应。
给氧及降低高度是最有效的急救处理,若有休克现象应优先处理,注意失温及其它并发症。立即休息,将病患者移至无风处,若疼痛严重,可服用镇痛剂。如果仍不能适应,则需降低高度。一般高山病患者返回平地后,可不治而愈。严重之患者需送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