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页| 新闻| 车型| 卖场| 劲爆地带| 实用| 中国| 日韩| 欧洲| 美洲| 国内新车| 国际新车| 试车| 维权| 全景看车| 美女| 人物| 旧版|
一个女人一座城(一)
http://www.cnautonet.com    2006年3月27日 16:09        作者:大众电视

从筹拍到制作完成历时3年的电视剧《长恨歌》终于于3月28日在上海率先播出了。3月16日,一个关于电视剧《长恨歌》的艺术研讨会在巨鹿路的上海作协那座古典幽雅的小洋楼里举行,赵长天、徐锦西、王纪人、毛时安、宗福先、王晓玉、陈子善、李亦中、钱乃伟等20多位文艺评论家、作家、学者和导演丁黑、策划贺子壮、编剧蒋丽萍围桌而坐,热烈讨论。

“一个极棒的女人的故事,背后是一个城市的故事。”(林华)

“这部剧必然会引起众说纷纭的。不同层次的人对它会有不同的解读,会有不同的收获。”(王晓玉)

“王安忆的作品恨难改编,以前改编的电影话剧都部成功,但这部电视剧让人吃惊。”(赵长天)

“这个电视剧将海派文艺推上了一个新台阶。”(钱乃荣)

“这部电视剧在挑战电影了,它的视觉细节,细节的真实,电影都没有做到如此考究。它(对老上海)是一种精细、考究的复原。”(李亦中)

“这部戏拍的是上海女人、上海男人、上海味道,反映了历史风云、女人风韵、上海风情。”(储时健)

电视剧《长恨歌》的精雕细刻和精致唯美受到了与会者一致的惊叹和赞扬。但不止一个与会者担心:这样的精雕细琢,这样的细腻和厚重,习惯于看火暴情节的普通观众们能买帐吗?“这个剧要多播几次,看一次是不够的,会越看越有人看,复播的收视率肯定比首播好。”林华向策划人贺子壮建议。

确实,散文似的《长恨歌》需要慢慢品,慢慢嚼。它的味道不在故事的大开大合、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而在乎行走在上海弄堂之间的款款姿态,摇曳在四十年代舞会之中的万种风情。

一个女人和四个男人

她的故事并不离奇。只要细心寻找,在上海,王绮瑶们还是那样地生活着。

“她在我心里已经几十年了。”程先生如是说。

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会留在这个男人心里几十年,若即若离?

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会让她在自己心里住了一辈子,不离不弃?

用一句最通俗的话来概括《长恨歌》,就是一个女人和四个男人的情感故事。一个名叫王绮瑶的上海女子在与四个男人的情感较量中沧桑寂寞的一生。这个王绮瑶,漂亮得让每个第一次见到她的男人都眼前一亮,无论是隐忍的程先生、霸气的李主任、热情的康明逊还是猎奇的老克腊。这个王绮瑶,接二连三地掉进完美爱情与精致生活繁复纠葛着的美丽梦想中,虚实之间已经哀婉终老。这个王绮瑶,眷恋在一座过去的城,却跌落于那个时代无可挽回的结束,感伤之外已然有了传奇的精神。

编剧蒋丽萍说:“王安忆的这个小说我特别喜欢。她设置的王绮瑶这么个人物和其他四个男人的关系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可以把社会的、情感的、历史的、世俗的东西都往里面装。”蒋丽萍也是上海女人,也愿意烫时髦的钢丝烫夹杂斑驳的灰白色垂下长长的耳环来追求上海女人骨子里所膜拜的时髦精致生活,但爽朗自省的她不是王绮瑶们。王绮瑶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更多是沉醉着的逆来顺受,尽管有时候她们也心比天高。

导演丁黑说:“为什么王安忆敢说,王绮瑶是上海精神的代表,就在于她身上有任何一个咱们都能够接触到的上海人的主要性格特点:她的聪明,或者说算计。但是她精明什么呢?像王绮瑶最后落在非常虚的感情上、她要的一种味道上。但是你在看待这种内在精神的时候,不能不钦佩,因为她始终有理想,尽管她理想并不高大,比较世俗化。”丁黑是个陕北男人,与生俱来的细腻和谨慎使他准确地触摸到了这个上海女作家笔下的典型上海女人。对于王绮瑶们的性格和命运,他理解但不赞赏,认同却也批判。

无论如何,王绮瑶的一生已经施施然地走过。那一抬头的惊艳,那一垂首的盘算,那一浅笑的优雅,那一回眸的清冷。每个人心里都有那样的一个王绮瑶,但王绮瑶只生活在那样的一个上海。

王绮瑶由内地年轻演员黄奕和香港演员张可颐分别扮演少女时期和成年后。由于导演的把握,两个演员的过渡十分自然,有评论者赞之为“无缝对接”。所有评论者都认为张可颐的王琦瑶比黄奕的更出色,更具有上海女人的风情,她的那种不动声色的优雅从容和暗含精明拿捏得十分准确。一个香港演员在演绎上海风情时超过了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女演员,这似乎是对上海演员的一种打击,对此,丁黑的解释是:“张可颐在英国读书,在香港生活,她接受的是西方文明的教育,比如她走起路来腰板必定是笔直的,坐下来也必定非常端正,这和我们要表现的那种上海生活比较接近。黄弈生活的时代缺乏这个。”


东方网、CN汽车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