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数据:2004年全国汽车消费投诉7437件,比2003年上升31.6%,位居所有商品类投诉增幅的第二位;
热门的话题:举证难、鉴定难、维权费用高、法律法规有待完善——汽车消费维权,一个越来越热的话题;
丰富的案例:汽车质量、保险、维修、购买,各个环节,生动复杂,丰富的纠纷案例,为您提供汽车消费的警示和借鉴;
热切的期盼:从小处细处着手,最大程度维护自身权益,同时期待汽车消费环境的进一步健康与净化——
汽车消费投诉在增长
顾客就是上帝,如今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这句话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在作为高端消费品的汽车及其附属行业内,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事情依然屡见不鲜。据相关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消协共受理汽车消费投诉5651件,比2002年的3919件增长了44.2%,而2004年全年汽车消费投诉则达到7437件,投诉量比2003年上升了31.6%,位居所有商品类投诉增幅的第二位。单以杭州市来说,2003年杭州市消协接到汽车投诉案例是139件,而2004年达到了289件,翻了一番多。根据杭州市消协、市质量监督局、一些律师事务所的统计可以看出,汽车消费的问题,在汽车质量、维修、购买、保险等各个环节都存在,而质量问题占的比例仍然最大。消费者在购买新车后,出现诸如制动系统失控、紧急状况下安全气囊打不开、发动机出现故障、空调不制冷、水温高、油管爆裂等情况。而在解决的过程中,一些商家对消费者合理的修理、更换、退货等要求一概拒绝或故意拖延,有的虽然修理,但以次充好,种种做法都是引起消费者投诉的原因。
汽车消费投诉解决因何难
1.举证难
按说,车辆出现问题,消费者应该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举证难”则是消费者面对的第一道坎。由于汽车系统的复杂性,许多消费者缺乏汽车消费的专业知识,有的甚至根本不懂车,所以无法像分辨其他商品一样对它有个起码的评判。因此,维权困难也就不奇怪了。
比如发生车祸后,即便行车的所有操作都是正常的,也很难举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证明是由车辆的本身原因造成的。而如果消费者的车辆其中一个部件因为损坏刚修理过,但由于修理单位以次充好而造成交通事故,那消费者必须证明两点,即首先证明在该单位修理过,其次证明造成此次事故是因为修理质量问题。而事实上,拿出修理的单据对消费者来说不是难事,而证明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由于车辆问题却非常困难。因此,这样的举证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难以操作。
2.鉴定难
而与举证相比,汽车质量问题的鉴定则更让消费者头疼。
一旦消费者和厂商较起真来,这鉴定汽车质量的好坏,就变成了一个难题。厂商说的很有道理,要检测,可以一起到权威部门去。而鉴定部门也有难处:厂商得提供真品的样本或者数据才好鉴定。消费者那方则说,如果这个产品是很多年前生产的,消费者已经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同款新车,那么很难找到有说服力的样品,而厂商提供的样品和数据又是否能够真实客观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多难题使汽车质量纠纷的解决在这一步就卡住了。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全国范围内,国家级的汽车检测中心也只有6家,地方一级可提供专业汽车检测的鉴定机构更是奇缺,即便消费者愿意为高昂的检修费用埋单,也会面临找不到合适的检测中心的问题。
3.高维权费用
即便有能力举证,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承担检测费用,多数消费者在“协商->投诉->诉讼”循序渐进维护自己权益的过程中也只走到第二步就为止了,“高维权成本”成为限制消费者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的最终瓶颈。
如果一旦进入诉讼程序,律师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动辙成千上万的检测费用是一笔开支、车子停驶期间的其他费用也是一笔开支,除了这些必不可少的开支之外,消费者还得承担万一诉讼不成的官司费用。即便抛开这些费用不谈,打官司需要花费的大量时间、精力也足以使不少消费者打消诉讼的念头。
4.法律法规缺失
另外,汽车消费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滞后和缺失也是造成消费者维权艰辛的重要原因。最为紧迫和突出的当属汽车售后服务民事责任规定方面的法律制度。因此,在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前,消费者可以在购买车子时预先在买卖合同中进行相关约定,如出现何种质量问题时可以退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