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页| 新闻| 车型| 卖场| 劲爆地带| 实用| 中国| 日韩| 欧洲| 美洲| 国内新车| 国际新车| 试车| 维权| 全景看车| 美女| 人物| 旧版|
急速相撞车毁人伤 气囊未开原因何在
http://www.cnautonet.com    2008年1月29日 10:22        作者:汽车007周报 许诚玮

    一场交通事故造成一人受伤,在车辆严重撞击变形的情况下,车上的安全气囊并未打开,是质量问题还是在撞击下气囊本不该打开?本期的说案将详细为您解释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及造成气囊纠纷的关键。

  事件回放

  2006年初,浙江某地交警接到报案,一辆奇瑞车发生事故,车内驾驶员受到轻微损伤。经过交警的判断,事故发生的原因很简单,事故车辆在行驶的途中发生偏移,一头撞向了道路两旁的隔离带上。现场目击者称,在相撞时事故车辆车辆速度较快,且在撞击前并没有任何减速的情况。

  事故发生后,事故车辆的驾驶员受伤被送往医院急救,在送院途中,警方对司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测发现,司机在开车时有严重的醉酒现象。根据相关的责任认定,司机由于酒后驾车负此次事故的全责。

  司机虽然受到了相关的行政处罚,但是根据当时医院的就诊报告,车主的伤势是由于受到强烈撞击所导致。而在车辆撞击的过程中,车辆的安全气囊始终没有展开。车主认为,虽然发生事故是自己的责任,但是车辆的气囊没有打开是造成自身受伤的原因,要求车辆生产厂家进行赔偿。同时车主认为,车辆在如此的撞击下安全气囊没有展开,是车辆的安全气囊的设计本身存在缺陷。

image  

  
  事故分析判断


  碰撞后为何气囊未展开?

  车主和厂家的沟通中,有一个焦点问题那就是——在这次的事故中,安全气囊是否应该展开。根据事故现场判断,车主在驾驶的过程中所碰撞的是隔离栏,而隔离栏并不是一个刚性的物体,它本身就有吸收撞击力的功能。

  车主认为,在事故发生后,车辆的前侧已经全部变形,同时驾驶仓内的方向盘也出现了严重的变形,不管碰撞的是隔离栏还是其他的物件,从损坏的情况看,安全气囊应该展开,可是气囊在碰撞中并没有工作所以导致了自己的受伤。

  但是厂家认为,由于隔离栏并不是刚性物体而且起到了吸能的作用,所以车辆的气囊并不一定要展开。双方针对气囊是否展开进行了长期的争论,最终双方希望法院能够给出判决。

  曹工在接受法院委托后对车辆进行了一番检查,而检查的结果表明,气囊并没有质量问题,这次碰撞气囊也不应打开,车主要求索赔不应获支持。

  
  气囊展开需满足哪些条件

  曹工向车主介绍了气囊的工作原理:当汽车受到前方一定角度范围内的高速碰撞时,安装在汽车前端的碰撞传感器和与SRS电脑安装在一起的防护碰撞传感器就会检测到汽车突然减速的信号,传感器触点闭合,将减速信号传送到SRS电脑;SRS电脑中预先设置的程序经过计算和逻辑判断后,向SRS气囊组件内的电热点火器发出点火指令引爆电雷管。点火剂受热爆炸时,迅速产生大量热量,充气剂受热分解释放大量氮气充入气囊,气囊便冲开气囊组件的装饰盖板鼓向驾驶员,使驾驶员头部和胸部压在充满气体的气囊上,在人体与车内构件之间铺垫一个气垫,将人体与车内构件之间的碰撞变为弹性碰撞,通过气囊产生变形来吸收人体碰撞产生的动能,达到保护人体的目的。

  除了解释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外,另外曹工同时向车主介绍了4种触发安全气囊的因素。

  安全气囊展开除了车辆受到碰撞这个触发因素外,其他如:减速度、受力方向、碰撞时间等都是触发安全气囊展开的条件。除了这些触发条件外,车辆都有一个防止误触发的装置,也就是在满足所有触发条件下,该装置起到再次确认的作用。

  为此,曹工认为,车辆在撞击柱状物的时候,可能触发因素都不满足,故气囊没有打开。

  
  消费者的两大误区


  1气囊纠纷大多由轻信宣传导所致

  在处理完这起事故的鉴定后,曹工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大部分的气囊纠纷的鉴定结果都显示气囊没有质量问题。

  而之所以有这么多消费者在气囊未弹开后不断地向厂家索赔,最主要的还是经销商在卖车的时候为了让车卖得更好而将安全气囊作为卖点。曹工认为,这些经销商实际上在无形之中给消费者灌输一种思想那就是安全气囊越多车辆就越安全,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曹工提醒消费者,安全气囊实际上起到的是一种被动的保护,并不会主动保护消费者,同时安全气囊的展开要满足很多条件,而且根据目前的判断及鉴定实例子来开,在大部分的安全气囊纠纷中很少是安全气囊本身的问题引发。

  2切忌随便用车型比较

  根据目前的消费者关于安全气囊的纠纷中,消费者除了听信经销商的宣传外,与其他车型进行比较也是消费者的一个误区。

  比如在07年上半年处理的一起气囊纠纷案件中,两车迎面相撞的情况下,一车气囊打开一车气囊没有打开。气囊没有打开的消费者就将该车型的厂家告上法院,在经过鉴定后发现车辆的安全气囊并没有相关质量问题。

  曹工认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那是由于目前安全气囊并没有相关的标准,每个厂家的实行标准都不相同,所以在判定安全气囊是否有质量问题时,只能根据厂家提供的气囊展开数据来进行判断,如果全部符合生产工艺的流程,那么安全气囊就视为没有质量问题。

  
  提示注意主动防护


  曹工提示消费者,在选车的时候安全气囊应该考虑,但不要过分相信经销商的推荐。在开车的时候最好的保护是系安全带,在大部分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安全带起到所有保护的60%,剩下的40%里包括车身钢板、安全气囊和ABS等其他被动保护装置。也就是说,安全气囊给消费者的保护并不是很大。

  同时,曹工表示,开车注意车速和遵守交通法规等主动行为才是最关键的。


东方网、CN汽车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