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页| 新闻| 车型| 卖场| 劲爆地带| 实用| 中国| 日韩| 欧洲| 美洲| 国内新车| 国际新车| 试车| 维权| 全景看车| 美女| 人物| 旧版|
“双碰”碰撞车企:安全标准的安全隐忧
http://www.cnautonet.com    2006年7月3日 10:30        作者:中国经营报 杨锋磊 周树远

  “中国路口多是平面十字路口,侧碰事故在总碰撞事故中排名第一,因此这项法规必须颁布。”清华大学碰撞实验室主任张金换说。

  张所说的法规是指今年1月18日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及《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以下简称“双碰标准”),两项标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但“双碰标准”的实施能否实现预期的安全目标?在执行环节上却有质疑声传来。

  “碰撞”车企

  根据“双碰标准”规定,所有M1类车型(9座以下4轮以上载客机动车辆)和N1类车型(最大设计总质量≤3.5吨的4轮(以上)载货机动车辆)都必须满足侧碰强制性规定;所有M1类车型都必须满足后碰强制性规定。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所所长吴卫说:“双碰标准”的实施,对外来品牌影响不是很大。同时,由于我国自主品牌的车型,大部分都跟国外联合开发,所以不达标现象也不多。据了解,此前国内很多厂家都做了摸底碰撞测试,达标率在80%以上。一位制订标准的人士称,尽管现在我们的“双碰标准”贴近欧洲标准,但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会有些差别,所有标准制订都要让70%左右的企业能通过。

  但这并不意味着标准会“不疼不痒”。事实上,2004年6月1日实施的《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标准曾引发了平头微面的大量退市,给微型车市场带来了很大冲击。现在“双碰标准”的实施同样也会给行业带来很大的震动。

  目前,国内市场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或90年代初期引进的车型,想达到“侧碰”和“后碰”的强制性法规标准的难度比较大。例如已经销售了十多年的奥拓车就属此列。而由此也引发了媒体对“奥拓退市”的猜想。对此,长安铃木研发部门相关人士说:“对于奥拓我们正在进行改进,如何改进暂时不能公开。”另据其透露,长安铃木即将推出的一款B级车和现在正销售的雨燕都在欧洲过了NCAP的四星级碰撞。

  企业分划

  要符合“双碰标准”,对于厂家来说意味着研发费用和产品成本的增加。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对自主品牌一些中小企业将造成很大的成本压力。

  据了解,目前进行一次“正碰”的检测费用为100800元。现在又新增了两项碰撞检测,综合起来,完成一次所有的强制性碰撞检测,费用大约在30万元左右。同时,企业在进行最终的强制性碰撞之前,一般情况下都会提前进行几次试验性的碰撞,以获取对车型进行改进的数据。此外,进行碰撞检测时,企业还要提供车辆,一般而言,一辆车只能用来进行一次碰撞检测。完成“正碰”、“侧碰”和“后碰”检测,至少需要三辆车。

  吴卫认为,在增加了“侧碰”和“后碰”的法规之后,检测费用就会增加,这样一来,可能会有一些企业不愿意多花钱做检测。另外,由于目前我国强制性的碰撞法规只是由企业自己提供样车进行检测,因此也有可能发生检测样车跟市场销售的实际车型不符的现象。

  执行隐忧

  据吴卫介绍,由于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产品认证制度”,“双碰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进行强制性检测的车只是样车,这意味着该车型在进行强制性检测时还未实现批量生产,这只是一个准入检测。

  这样一来就会出现“生产一致性”的问题。如果批量生产车与进行强制性检测车不相符的话我们预期的安全目标又将如何保障?

  这种质疑并非没有根据。例如在商用车领域,尽管在现行国家强制性法规标准对部分安全装置(侧面及后下部分防护装置、ABS、车身反光标识、汽车行驶记录仪等)的配备做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生产中,厂家未严格执行标准的情形却相当普遍,特别在卡车产品中尤为普遍。有些厂家在上国家发改委的公告时,已明确表示该车型配备有ABS装置,而在批量生产时这些装置却又没有了。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权进行强制性碰撞检测的机构只有四家,分别位于北京、天津、长春和襄樊,并或多或少带有政府和企业背景,“严格来讲,为保持‘生产一致性’,应该从市场上抽取车型来进行一致性检查,例如美国政府会随时抽检市场上的车型。”吴卫说,“但我国却没有这样的制度,况且政府也没有这么多的资金去进行抽查。”据悉,目前我国只是在某些零部件方面会进行抽查,实验成本相对较低,但整车碰撞抽查却不容易做到。

  日前又传来消息称,QQ在俄罗斯又遭遇了“碰撞门”事件。QQ在NCAP检测中结果不佳,与去年陆风事件几乎如出一辙。对此,奇瑞汽车研究院一位技术人员说,“NCAP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合理的程序是通知厂家在场进行碰撞。但俄罗斯那个试验是我们厂家不在场时做的,这对我们不公平。”

  但在吴卫眼中,中国安全检测只有“自查”没有“抽查”本来就是一个执行盲区,“因为很少有国内企业有很强的自觉性。”

  同时由于检测“第三方”缺位也可能纵容“生产不一致”的存在。在国外,非强制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非常成熟,由于其不受政府和企业约束而随时抽取车型进行检测的做法,广受消费者认可,但在国内,这样的机构似乎难得见到。据悉,国内一些高校正和有关部门合作希望建立这样的第三方认证机构。

  “不过,即便将来出现了这样的机构,其抽查结果也不会被相关部门认可,如果没有‘权威性’,其存在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一位碰撞检测行业内的人士如是说。

  名词解释碰撞试验

  车辆碰撞试验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出现。在欧洲与美国汽车界流行的实车碰撞试验,主要是为了检测车辆在遇到突然撞击时,车体所产生的变形程度和车辆本身对车内乘员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也就是检测这辆车的被动安全性。

  在进行实车碰撞试验时,专家主要关注两方面问题:车辆为乘员提供什么程度的保护以及效果如何,车辆本身会对乘员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东方网、CN汽车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