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互联网专车 私家车究竟能“载客”吗?
2015-6-12 09:42 来源:东方网汽车频道综合
二问:专车抢了出租车生意?
“针对‘专车’的全国性网络约租车管理办法预计将在本月内推出”的消息传出之际,另一条消息同样备受关注:近日交通部组织了名为深化出租汽车改革初步思路的会议。出租车和专车,这一对“冤家”,又被摆在了一起。
直到今年4月份,殷浩还是一名有着16年驾龄的老“的哥”。4月起,他在南京开起了两家公司,一家汽车租赁公司和一家劳务派遣公司。依照专车运营模式,由互联网专车平台、专车司机、汽车租赁公司以及劳务派遣公司签署“四方协议”,老殷坦言他占到了其中两头。
为什么做专车?“为了让退休的‘的哥’有活干。”老殷说得很实在,自个儿的出租车承包合同在今年9月份到期,而身边和他一样,合同到期的老司机有100多人。这部分人可以做什么?他说,开餐馆的、开黑车的、去当司机的,“啥都有”。
公司刚起步,老殷坦言目前公司只有几十辆车。“我们没打算抢‘老饭碗’。”
专家建议:“潮汐理论”补高峰运力
上世纪80年代,公共交通运力不足,开始大力发展出租车,出租车也就逐渐演化为“准公交”的角色,高端出租车服务渐渐消失。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胡钢看来,专车、快车同样也给出租车改革提供了思路。
“打不着车的时候,互联网专车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就像潮起潮落一样。”胡钢表示,“潮汐理论”可以成为调节出租车和互联网专车的杠杆。通过互联网平台、价格等市场因素自然作用,双方可以区分服务标准,区分服务时间,实现部分互联网专车提供出租车之外的高端出行服务,此外在高峰交通时段补充城市运力。
优秀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