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骡子”——法国车在中国(3)
2013-12-17 15:26

  Citroen C4,又一款让其它车型慨叹“既生瑜,何生亮”的WRC铁板级冠军。

  吃尽苦头的法国人终于在三厢世嘉的屁股上找回了久违的尊严。

image  

毕加索

  毕加索身上集中体现了法系车独特的风格

  法国车引入中国另一个饱受争议,叫好不叫座的大手笔就是大名鼎鼎的萨拉.毕加索。这款在法国卖疯了的MPV在中国一上市其独特的外形、没屁股的单厢车理念就掀起了轩然大波--喜欢它的人说形如水滴,不喜欢它的人说像吃顶了的虫子;喜欢它的人说单厢带来了超大空间,恶心它的人说这没啥新鲜,是“面的理念”,后面放二斤带鱼,全车都得跟着闻海鲜。话说回来,没两把刷子,敢叫毕加索?此车在设计上独具风范,从车头贯穿过来的风挡玻璃支柱和前车门的A柱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三角窗,平滑的一致延伸到车后,毕加索继承了雪铁龙车风阻系数低的特点,并发挥到了极致。传说雪铁龙汽车气动外形是吹出来的,用冰雕刻成不同外形的车模,放到风洞里吹,挺到最后没化的就是胜利者!神奇?!%¥#@。毕加索不仅面子独特,里子的功夫也一样出色,其先进的总线系统,丰富的储物空间,无疑是全家出行的最好选择--这也是在有百年汽车文化的英国也能成为最畅销的MPV的原因,相信在车的理解上,英国人的理念还是先进的。但是,但是在物质文明发展飞速超越精神文明的九十年代,在中国的富一代还在原始资本积累疯狂扩张的血汗时代,这一款为欧洲主流三十多岁成功人士打造的MPV却再次血沃中华--原因很简单,和欧洲三十多岁就成为“事业有成”的“年轻人”相比,那时候中国的成功人士都已经四十多岁了,四十多岁的人,谁能接受毕加索这个外形?“喜欢毕加索外形的人买不起毕加索,买得起的又不喜欢这个外形”,于是,大师就成了挂在墙上的咸鱼,只能让那些想买的人看着下饭!也许毕加索这个名字冥冥之中继承了印象派大师一生凄婉的遭遇,它在国内的经历如出一辙--在世的时候无人问津,故去以后却千金难求。过了十年,当中国终于有了三十多岁的成功人士的时候,大师却早早的驾鹤西去,没有看到红旗插遍神州的这一天!呜呼!大师,你要是能硬挺到今天,不仅能看到三十多岁的成功人士,也能看到十七岁,二十一岁富贵的李公子们,二十二岁、二十四岁就成功的美美总经理们开的是啥车了。惜哉,大师,您的故事人们都在传颂,您的身影却化作了彩虹!“斯车已乘黄鹤去,奈何神州换新天”。

  C4毕加索身上,继承了老毕加索的血脉,可惜再也无缘中国

  在国人只认两头平才是轿车的年代,法国人把意识领先的两厢车引入了中国;

  在国人对发动机的认识处在“起步就换挡”的卡车时代引入了高速发动机;

  在国人除了动力和操控外啥都在乎的时代,引入了除了动力操控啥都一般的塞纳;

  在国人第一辆车还不普及的年代,引入了适合家庭第二辆车的毕加索;

  而当中国人意识到两厢车省地、灵活的时代又忙着为原版两厢车加屁股;

  当“先富起来”的一小撮忙着找推背感时,塞纳没了影,却来了和美国车比舒适,和日本车拼电子设备的C5;

  当“成功人士”满世界挖掘一款安全舒适的MPV时候,“大师”却真成了“印象派”。

  骡子的脑子似乎被驴踢过,总是跟不上节奏!

  喜欢法国车的人和不喜欢法国车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特立独行的外形。从富康到塞纳,从206到307,从毕加索到世嘉,法国车以它标新立异的外观,出色的底盘和过弯能力,独特的高速发动机给中国车市添加了无限的光彩。车虽然是好车,但是鉴于中国市场真正懂车的太少,销量更多的要靠“不太懂车的消费者”支撑,曲高寡合,阳春白雪的法国车一直难以在市场中取得成功。对刚刚步入汽车时代绝大多数首次购车的中国人来说,挑车的标准恐怕和买土豆一个样:个头要大,外表要亮,里面看起来要细腻,价格要便宜,至于营养成分、热量、品种,罕有关心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法系“血统高贵,精品土豆”注定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但是无论如何,执拗的法国人选择了坚持,以其“倔强的骡子”孤傲性格坚持矗立在世界车坛。“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许戴高乐将军在天之灵也会微笑的。

<<  1  2  3  
Copyright 1996 - 2007 cnauto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及建立镜象